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德育新课程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室。翻开《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全新的教育内容,全新的呈现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原教材《思想品德》相比,其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这样说:“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那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

  一。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教材,再度开发。

  《品德与社会》各个学习主题,编者匠心独运选取一些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反映学生学习和生活画面的图片、话题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可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要好好地利用它。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教师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更要尊重学生差异,关注“边沿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三。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教师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新课标下的一个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携手生活,打造“精彩”的思品课堂    下一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