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谈如何提高小学合唱教学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情感,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视唱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小学的视唱教学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在视唱教学中,音准和节奏的训练是最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小学声音练习; 视唱  音准 节奏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合唱艺术犹如音乐领域中的璀璨明珠,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价值的满足,受到了音乐艺术美的熏陶。

  一、发声训练是合唱基础

  发声训练要有适当的方法。为达到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1、合唱的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少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姿势,要求他们做到: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稍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站稳,身体重心可稍向前倾斜;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敞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要自然,还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换表情。

  2、合唱的口型——口型是合唱的基础。不能过扁过宽(0),而要象竖着的鸭蛋(0),下颚要完全放松,不使运动过度而妨碍发声。嘴唇要灵活有弹性和舌头配合演唱,比说话时的动作稍稍夸张一些。

  3、合唱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动力。掌握呼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气息。歌唱的呼吸要深一些,气息控制在下肋周围,形成发声的支点。如吹蜡烛练习、点上一根蜡烛放在约半米的距离,吸好气将蜡烛吹灭,从烛光的晃动来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

  4、合唱的发声——发声练习要以中声区为主。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因而从柔和富有弹性的音阶练习开始,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演唱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视唱是合唱的基础

  只有当学生能较快唱准自己的声部,同时又能很快熟悉其他声部时,合唱训练才能快速而顺利地进行。因此,视唱能力的培养是不容易忽视的需要抓紧培养。

  (1)视唱中的乐谱练习

  视唱过程就是把乐谱内容转化为音响的过程,视唱可以分为简谱视唱和线谱视唱。简谱相对于线谱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很容易掌握。我觉得要让学生加强线谱视唱,把视唱和乐谱结合起来,让学生看清视唱曲目的谱表、调性、拍子、节奏、速度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视唱中的音准练习

  音准是视唱练习的核心,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唱准音,始终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在唱之前要先注意,唱的时候要声音柔和,不要喊叫,心态要平和,否则就会跑调。要流畅、准确的去唱,不能因为唱错了而再三反复。

  (3)视唱中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发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合唱训练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欲望,集中注意力去歌唱。并且有高度的顾全大局的集体观念,挥拍练唱促进各声部节拍整齐,轻声练习唱利于训练学生声音协调。主旋律声部练唱时,要使其它声部的同学,即视唱自己的声部,同时又能听主旋律。

  总之,合唱比齐唱更能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把音乐教育提到另一高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