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在探究中成长——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探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 “六大解放” ,用今天的新理论诠释就是: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信息的收集能力;解放儿童的脑——体现了开放性;解放儿童的手——动手实践的能力;解放儿童的口——合作交流的能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创造性。这真是对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一种批判。新课程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性的活动课程”、“自主探究”、“社会调查研究”、“合作交流”。这些课程和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团队合作的精神。自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我校师生备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重点和亮点。这次进行小课题研究,我们在探究中摸索,在实践中发展,虽步履维艰,但终于体会到在探究中成长的喜悦。

  一、初始阶段——讨论讨论再讨论。

  要探究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此都没有太多了解。在探究之前,全班同学召开讨论会,在争辩中确定自己最喜欢的探究项目——调查社区环保状况。学生努力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说明探究的意义。“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的口号使我们意识到,爱护家乡、建设家乡人人有责。城市环境是由一个个社区组成的,社区的环境对于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文明和谐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只有每一个社区的面貌都好了,我们的家乡才更加美丽。最后决定对社区的状况做一个调查,希望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社区环境。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课题被否定,思想受到了冲击,但同学们依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因为辩论也是获得新思想的过程。

  要怎么探究?对师生也是一个难题。我们求助于书籍和网络。网络具有“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特点,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活力,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广泛的社会信息,其内容更具开放性,因此,同学们上网展开了查阅。通过对大量资料的交流汇总,同学们终于又确定了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如拍照、摄像、访问等等。同学们讨论的激情令我大吃一惊,这些讨论虽说都是试探性的,粗糙的,但毕竟都包含着学生自己的思想。一场场讨论的结果给学生的鼓励是巨大的,所产生的做法和蕴含的经验给师生打开了思路,也为我们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二、再探阶段——修改修改再修改。

  探究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探究就是摸索。在确立课题小组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几次社区调查活动。第一次活动后,调查小组的同学感受就是沮丧,因为拍出的照片没有主题感,访问时不敢张嘴提问……第一次活动的结果,就是找出了一大堆困难。

  面对困境,我们及时讨论,调整了调查方案。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比如:

  (1)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调查。如果拍照、摄像、访问,要注意哪些方面。印刷需要的调查表格。

  (2)思考调查时要观察社区环境的哪些典型方面。社区中有哪些保护环境好的例子,值得坚持。有哪些破坏环保的行为,是什么原因。

  (3)做好调查计划。怎样合理分组分工,进行实地调查的时间、人员、目的,预设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商定数据、照片、录像、资料、写报告等汇总的时间。

  (4)调查前的演练。如讲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尊重对方,认真倾听等。

  在之后开展的第二次、第三次社区探究中,又找出了很多困难,如前次设计的调查问卷针对性不强等。经过不断改进,学生也逐步感觉探究能得心应手了。看到学生的变化,我们切实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确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展示潜能的舞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困难即是机遇,改进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再思考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就是要给每个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平台,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避免包办代替,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在各项活动中去“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初期,即使个别学生不够大胆,缩手缩脚,出现怕采访遭拒绝,怕家长不允许等情况,教师也不要越俎代庖,一定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同时在进行指导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深入阶段——观察观察再观察。

  小课题探究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与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指导学生观察。

  这一次小课题研究,课题小组的同学组织发动全班同学,在全区各个小区进行调查、采访、拍照。如:福泉小区、八一小区、燕山小区、科苑小区、海河花苑、焦化厂小区等,获得了大量的图片、录像、文字资料。为形成调查报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小区环境,同学们获益良多。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做调查问卷、录像拍摄、环保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使同学们更多了解社区真实状况,提升了自己的小主人翁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社区,保护自己的社区,想用自己的力量共建和谐小区、花园式小区,下决心为社区环保多做贡献。

  小课题研究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小课题研究让我尝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滋味。综合实践活动让我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近了学生,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了我,我和学生的关系从未这样融洽过,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无比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是我们的老师,后生可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开发和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成长的空间,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小课题研究活动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题: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下一篇:“四环节教学法”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