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 音乐飞扬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3-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大部分学生对音乐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让语文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使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内心充满着喜悦,使学生体验到上语文课的愉快,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欢乐,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姿态。

  一、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支粉笔和一条教鞭,凭借一张嘴讲解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把学生看成一种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是学生感觉语文可课枯燥乏味,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可见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既然传统的语文教学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那么就需要对它进行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音乐引进课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给我们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音乐与文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两者在有的方面是相互沟通的,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是行的通的,音乐存在适合中学语文课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音乐与文学的发展关系来看,两者是紧密相联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学者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可见,?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都是可以歌唱的。?诗经?中的“国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雅诗和颂诗则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楚辞?中的许多诗篇中都有“乱”辞,有的还有“倡”和“少歌”,这些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楚辞?中保存这些乐曲的形式,就说明它同音乐的关系非常接近。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乐府”指的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汉乐府的任务就是将诗制成曲谱,然后加以演奏。到了宋代,词最早称曲子词,即配了曲调的歌词,这歌词是可以歌唱的。再到元代的散曲,它也是可以唱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是可以的。

  2、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当我们学完课文?我的母亲?时,然后再来演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效果肯定会更好,这首歌语言非常生动,学生唱完也很容易感动。

  3、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就像一道菜,音乐就像香料,没有放香料的菜是没有香味的,适当放入一点香料,能使这盘菜发出诱人的味道。语文课堂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适当的音乐,能够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注意事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把语文知识点的介绍与音乐的渗透本末倒置,不能为了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课上成一节音乐课。这里所讲的“渗透”指的是把音乐有机的、合理的、适当的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去。因此,将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中去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所选的歌曲要有选择性。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所运用的歌曲不能是漫无目的的,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课堂所讲的内容相互一致、相互补充。例如,学完课文?愚公移山?之后,我们可以选用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学完课文?黄河颂?之后,我们可以选用歌曲?黄河大合唱?。这些歌曲既是对课文有效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养成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教师所选的歌曲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语文课堂中的音乐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歌曲,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爱拼才会赢?、?长江之歌?等。而不是个别同学唱的?老鼠爱大米?、?知心爱人?等歌曲,他们过早的将“爱”与“情”挂在嘴边,把朦胧的爱意散发出来,与学习混为一谈,必将会影响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正确选择歌曲。

  3、教师所选的歌曲要适合中学生的演唱能力。语文教师不能为了课程的需要,选择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较容易演唱的歌曲,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拉长脖子使劲喊?青藏高原?一样,结果喊的头晕脑胀,根本就没有心思上语文课。

  4、教师所选的歌曲要有教育意义。被选的歌曲内容不仅要健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通过理解音乐来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既补充了课内知识,也获得艺术享受。

  四、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途径

  音乐的悦耳性、动感性、情感性一旦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就一定会充满生机活力。音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音乐与修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常见的修辞格有八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讲修辞手法的时候,能正确运用歌词唱出来分析,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性,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记忆能力。

  1、比喻。当教师讲解明喻的时候,教师可以唱“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歌词中运用“比”这个喻词充分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赞颂之情;当教师讲解隐喻的时候,可以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把长城比着保卫祖国的力量,形象鲜明,比喻贴切。

  2、比拟。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分析拟人,教师可以表演歌曲?北京颂歌?的最后一段。分析拟物,教师可以表演?红梅赞?,这首歌把革命英雄比作红梅,歌颂其不畏艰险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是拟物化手法。

  3、夸张。讲解夸张的时候,教师可以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的“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这句歌词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为革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情怀。

  4、排比。排比广泛应用在歌词写作中,具有增强宽广的气势,增强激情的效应。例如: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象乳汁滋润我的心窝。

  六个排比句,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对祖国的爱。

  5、对偶。语文教师可以分析歌词?延安颂?中的“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这两句运用对偶描写延安的自然景色。

  6、反复。教师可以举大家所熟知的歌曲?奉献?,里面有“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这里作者反复出现“奉献”,突出主题。

  7、设问。例如,歌曲?年轻的朋友?中的“年轻的朋友,为什么欢笑?是新的生活使我们感到骄傲。”自问自答。

  8、反问。例如,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谁说女子享清闲?”也就是说女子在家里并没有享清闲。

  (二)音乐导入

  导语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它是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唤起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为学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音乐导语正适合这些要求,下面,我引一段教读?雪?这课时设计的一则导语:

  我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我很喜欢听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同学们如果愿意就和我一起唱,好吗?”同学们高兴答:“好!”于是师生一起唱。大家完全沉浸在想象的雪景中,随着歌声的停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雪?的课题。

  这种音乐导语,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进而把学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