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体育计划总结

生本走进体育,让我享受课堂

所属栏目: 体育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6-03-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自身优势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作者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将生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体育课堂上的探索和实践,阐述生本在体育课堂上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生本;主体;灵活运用;享受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而言,不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在课堂教学上,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更自由、广阔的空间。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由、灵活的组织教材,选择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利用学校和学生的有利资源,让生本走进体育课堂,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生本走进体育课堂,学生真正成了教育的主体,收获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而带给教师的则不仅仅是轻松的工作,更是享受课堂。

  以下,我想谈谈多年来我对生本走进体育课堂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到体育课堂上更显独特的魅力。

  我们知道,学校体育必须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服务,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服务,我们为此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着。

  体育教育除了教会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做的,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忽视这一点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而如何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我们很多体育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从趣味性、情境性、激励性入手的快乐体育;比如从游戏、小比赛入手的轻松体育等,都能较强的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几年来我在探索着将生本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的兴趣和爱好,更能激发学生一种锻炼的欲望。

  生本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不只是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所以生本教学“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从而确定生本教学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等。在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氛围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对体育就不仅仅是一种兴趣了,而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能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投身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生本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更显其独特的魅力。

  二。运用生本教学方法,让我享受课堂。

  运用到生本教学课堂上的方法很多,而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不能完全套用生本的教学形式,而应真正领悟生本教学理念的含义,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生本教学的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种方法:

  1,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由于我所教的两个年级都是生本教学实验班,学生在文化课上已经形成了小组合作,互帮互学的习惯,我要研究的是如何将这种习惯引到体育课上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互帮互学,团结协作。

  首先,所有活动都以小组形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的每一堂课都是分小组站队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的整队和报数都由小组长来完成,体育科代表最后向老师报告情况,课中的学习、练习、玩耍都是分小组进行的,如果哪个学生与小组里的其它学生闹别扭或不服从组长安排,跳皮捣蛋的话,他将被孤立,失去玩伴,这对于任何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不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样,从组织形式上已经给了某些学生一定的约束,为了玩得开心,不得不遵守纪律,在小组中团结协作。

  其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评价和奖励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我的每一堂课后,都会根据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和练习情况,协作意识甚至玩耍的开心程度评出一到多个优秀小组,被评为优秀的小组,在下一节课里会得到自主选择学习或练习甚至是玩耍的项目的奖励,我曾尝试过很多奖励方法,最后发现只有这个奖励是学生最喜欢的,同时我认为也是最生本的,我的锻炼我做主嘛。当然在使用这种奖励方法初期,学生的意见往往难以统一,于是我建议采用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决定权交给组长,后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最喜欢这种奖励,为了得到这种奖励,学生养成了很强的团队意识。

  最后,放手让组长管理,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刚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时,尤其是在学习技术性比较强的武术动作时,我在检查或辅导某一组学生时,常常会有其它组长或学生跑过来告状:某某不听话,某某掏乱等,这时我往往得停下来把掏乱的学生找来,谈心或批评,甚至实行小小的惩罚,虽然被谈话的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惧怕,当时好像“听话”了,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记得第一个学期末,校长来听三(3)班的一堂武术课,我让武术队的学生当组长同时也充当小老师进行学习和练习,课后,校长看到学生分组练得不错,就顺便问了小组长兼小老师林静娴:喜欢分小组学习吗?林静娴的一句话给了我自认为得意的分小组学习和练习的实验当头一棒:不喜欢,有人不听话。我感到有点难堪,校长却说了一句:那你自己想想办法吧。不亏为搞生本实验的校长,一句话提醒了我,我做了我不该做的事,我为什么要管他们小组里的事呢,于是我在以后遇到学生告状时,我就对小组长说,你自己想办法,如果你想不出来就让组里的同学想,也可请掏蛋或不听话的同学来想,我相信你们会想出办法来的,反正不要来找我,我只管最后的评比。

  后来我发现我的“偷懒”对了,我不管学生,学生的纪律反到好多了。后来我去了解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有学生说,反正告状老师也不管,只有自己想办法罗,眼看着别的组评优,自己选择玩的项目,我们组因为有人不听话而总是评不了优,又想不出办法来,组长不干了,其它人也没办法,没人当组长,只有请“不听话”的人来当组长,有的组换了组长,有的不“听话”的孩子怕自己当不好,只有“听话”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办法么?想不到我的“偷懒”还真“偷”出生本来了。

  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我的锻炼我做主,学生真正成为了体育教育的主体。而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不用操心课堂的纪律,不用费尽心机地去管理那些调皮的学生,学生能自主地进行锻炼和自我管理,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么?

  2,先做后学,先会后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术。

  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尽量先做,使他们的头脑充实了,然后才能把它变成理性的条文(摘自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先做、先会,使他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再学(建立理性的认识),这样,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

  比如我教四年级“前滚翻”这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分组去做,一边做一边互相讨论动作的方法和要领,然后各组将自己总结的方法和要领说出来并进行表演。学生在总结时大都能说出“低头、团身、推手、用劲”等基本要领并积极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完后会要求教师也表演一个,在“千呼万唤”中,教师一套完成的示范动作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教师再适时的将自己做这个动作的感受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细节,这时候学生迫不及待的要求分组去练习了。在再次练习过程中,“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很快就被学生掌握了,与“教师先示范讲解,再练习,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更适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更积极、更轻松,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也更准确、更牢固。这时,作为体育教师,会幸福地享受到生本带来的轻松。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先学后教就是调动(学生自身)资源的简单易行的办法。……当教师把一个任务交给学生,就是对他极大的信任,这本身就会带来开拓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学生资源并不是我们荣封的称号,而是实实在在地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经验、既有知识等等构成的。学生自己是这一资源的主人。只有他自己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才能通过他自己的“思维的感觉”或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安排,把资源利用得最合理。先学后教,恰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摘自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运用到体育课上就是课前先交给学生一项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学,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如我在教学生武术动作“侧手翻”时,提前两个星期,我就把学习任务交给了学生自己,要求学生自己找家长、身边的兄姐、武术队的同学等,也可以根据录像学会。两个星期后进行检查评比,看哪几组的学生学会了,看哪一组做得最好。结果,学校操场、跑道、甚至教室过道上到处可见学习和练习侧身翻的学生,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不得不特别强调学生不要在过道上练习侧身翻。可见,学生自身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通过检查和评比的结果来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奖给优秀组自主选择学习和练习的项目,有的还要求练习侧身翻,让他练去;有的则要选择自己更喜欢的项目去学习或练习,好,自己商量着去办!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根据有待提高的组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辅导,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最好的安排,教师在有针对性的辅导中也感到轻松多了。同时,给被评为优秀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练习项目的奖励,本身也是一种以学定教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项目来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教师就不用再想尽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的积极性了,学生开心了,老师惬意了,这样的课堂不是一种享受么?

  4,灵活运用生本教学方法,把教学真正变为一种享受。

  生本是一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相对应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方法很多,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在体育课中不能照搬照套,而应根据本学科和各项目的特点,灵活运用,恰当选择最能调动学生主动性、最有效掌握基本技术、技能的方法。

  比如前面提到的学习“前滚翻”,我让学生先做后学;学习武术动作“侧手翻”,我让学生先学后教,但同样是学习武术动作“组合套路”或其它技术性很强、学生平时又少有接触或有安全隐患的动作时,却不能让学生先去乱学乱做,当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动作让学生做成错误的定型后,纠正起来是很难的,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都会出现不自觉重复错误的现象,而造成安全事故则更是不可想象的。这时候教师当然有必要让学生首先在脑海里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第一印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果因此而认为与生本的方法不符,不够生本,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生本教学理念的含义的。试想,当一个教师让学生将技术性很强的动作做成错误的定型,影响他一生的锻炼时,当出现了安全事故时,还谈得上一切为了学生吗?当然更谈不上生本了,因此,生本是一种理念,不是僵化的模式,我们在课堂上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生本”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生本教学所带来的快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下一篇:试论如何提高中学生耐久跑的成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