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教学中利用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活动可以消除学生的数学课中的疲劳,数学活动是“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 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 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 ,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一、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要求过高,同时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如在一道买东西找钱的应用题,然后再求平均每个多少钱?题目是这样的:小明的妈妈拿了10元钱到市场买了2.5千克豆角,找回6元,平均每千克豆角多少元?这样的题目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那是不能难到他,而对中等或更差的学生,可会出现找的钱不先减去。而是用本单元学的除法先除,造成错误,这时恰当地安排一个买东西的找钱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下那4。5千克菜不是对应10元的。而是对应10-6元的。

  二、要对我们教学中经常性的活动进行优化。数学活动是教学中最经常用到的,比如:板演、画一画、拼 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等都是常用的活动。教师让这些常用的活动优化。使它们有效。在课堂中板演的形式要多样化,有时根据题目的难易选择板演,难的要选择好的学生,使板演具有导向性和参考学习作用。而基础的题目可以选择中等或中下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从中反馈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做好教后记,以便有针对性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变。

  三、活动是一种手段,它起着架起学生生活实践与思维沟通的作用。课堂教学中 现了,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现会更有效,教师在临时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求得答案。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发现学生在听课中的“卡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记得有位教师教学这的一个应用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分得馒头3个,小僧三人分得1个馒头,问大、小僧各几人?各位老师可先算一下,我们探讨一下怎样才使学生很快就懂。这个问题难在已知条件的隐藏,学生不能很快找到数量关系,教师如果找到了数量关系学生接受不了,这时,我采用的“发发看”的数学活动,我叫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上来把馒头“发发看”这一发数量关系就很明显了,1大僧(3个)        3小僧(1个)

  1大僧(3个)        3小僧(1个)

  1大僧(3个)        3小僧(1个)

  1大僧(3个)        3小僧(1个)

  ……

  每4个馒头对应4个僧人,小僧的数量是大僧的3倍,或者大僧的馒头数是小僧的3倍。所以100*4便是大僧的数量。这种去“试一试” “发发看” “行一行”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运用起来。

  有效的活动会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形成基本数量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一个新概念、新公式、新的数量关系形成。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数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在大脑中形成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而后才可以形成和发展类比,推理和归纳等能力。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7的认识时。他安排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围圈座7位同学,每人发7个不同颜色的塑料圆片,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小组活动。让学生懂得7个与7的真正含义,形成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找一找“”自己的的圆片知道排在第几。又了解和渗透序数的概念。这样的活动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又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概念。活动的安排要考虑为学生奠定基础而设计。有一次听袁玉霞老师评一节有关单价、总价与数量关系的课时,就比较中肯地说那个“模拟商场购物”的活动比较好,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价格,极大的渗透了单价、总价与数量的概念。为以后学习这种数量关系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非常需要的活动。而且我们的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务必要把如“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还有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等数量关系”都要用较好的活动,要极大地有层次地不断地渗透,让学生不断增强感性认识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为以后六年级及高一年级学习这种关系就可很快思考而且是很清楚的,如六年级的工程问题就可不再去活动,而这时学生就可以直接快速反应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到。

  数学活动毕竟一种教学手段。不可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有些活动不必要时就割爱放弃。有一次有位教师在执教“元角分时”设计了一个小记者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捡到一分钱的故事而设计,达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通过学生的采访说一说的方式进行,而当时评课的老师就觉得这个活动可有可无,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太多的时代气息。应该割爱全。还有在听一节数学广角中有关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课,内容是三个人进行单循环赛最少要进行多少场的问题,教师开始实际小组三个同学相互握手、拿彩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思考过程中的“有顺序、不重复”已经形成了一些思考的方法,可是在后一个环节的教学中,却又设计了现场打乒乓球,结果学生的兴趣全被引到打球上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认为这已经玩过“火”了。这种活动应该是无效的,我们可以融知识与活动中,但学习的目的仍是要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应该是要努力奋斗、刻苦钻研的,教师在进行活动中务必要从让学生积极参与,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从活动中走出,走到高强度的思维上来,形成一个再飞腾、再创新的领域中才是成功的。因为我想神七上天决不是停留在活动的阶段就能飞上去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规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