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让品德学习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南师附小 陶薇

  2002年秋,课程改革如一夜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品德与生活课程是这次教育改革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所反对的是: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教育、社会知识等教育。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时,如何教与学?教师必须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迁移到教学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理念在冲击,思维在碰撞,观念在更新,方式也在变化。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

  新课程提出,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新朋友 新伙伴》一活动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心理设计的,当孩子们怀着不安与渴望走进小学的大门时,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首当其冲的是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体验到学校集体生活的愉快。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活动前我让孩子们把平时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活动开始时,我们唱“找朋友”这首歌,一起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我说:“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把自己带来的好玩的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吧!”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激励、引导孩子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整个活动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充满了儿童的朝气和欢乐的激情。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已经互相接纳,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为了促进孩子们间更进一步相互了解,我又不失时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游戏你认识了哪些朋友?他们都长得什么样?你能不能给他们画张像呢?”接着,同学们回到了教室,在座位上平心静气地思考了一会儿,拿出了绘画的纸和笔。 一幅幅画像画出来了,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大家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这下可好,有的同学都笑得前仰后合了。他们看到,有的同学挺胖却画得很瘦,有的很瘦却画得很胖,女孩子的小辫子画得像羊犄角……这时,我请这些同学来谈谈为什么这么画,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帅杰华太胖了,我希望他以后多锻炼,瘦一点比较好”,“舒慧好瘦,我想他胖一点会更好看”,“张祺的辫子好长,我妈妈说,头发短一点好梳,不浪费时间,所以,我想,张祺要是梳个羊角辩也不错”……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不仅能细心观察,找出与众不同的特征,还能把自己的期望体现在在自己的作品上。最后是互赠作品,同学们都欣赏着自己的画像,教室里又掀起了一片欢笑。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了唱歌,学习了绘画,还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相互了解,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建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较之旧教材,其显著变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基于此,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让活动真正成

  为教和学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设计《植物生长我知道》这一活动时,学生利用“五。一”放长假的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种植,他们选择喜欢的种子:绿豆、南瓜、黄豆、丝瓜等各种各样的种子在自家的阳台上花盆里,边种植边观察每一天植物生长的不同,学会记录、拍摄、绘画等多种观察的方法,记下植物生长的情况……学生耳闻目睹,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成果的整理和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去表达,使孩子感到自我实现和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奇、质疑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教案为本、主观地拟定很多问题,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并围绕疑问主动探究。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被动应答向主动质疑探究发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给垃圾找去处》的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欣赏了南昌的风光(有风景秀丽的公园、宽敞的街道、一望无际的赣江,也有一些脏、乱、差的现象),根据以上的片段,我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是现代文明花园城市,为什么还有的地方这么脏呢?”“我们的城市这么美丽,为什么有人要破坏它”,“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家园”“为什么不爱护环境,要使我们的家园变成垃圾城市吗?”……要发现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活动是很重要的,必须有努力引导孩子们自身有意识的去发现。为使活动能够持续性地发展,还应帮助儿童提高活动的欲望和自信心。给学生机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问题。学生在第一阶段发现了问题,经过前一步骤的探讨,至此孩子们已经明确“要给垃圾找去处”,就必须了解垃圾是怎么来的,否则将无法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于是,我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商量调查的方案,在这个步骤中,不管是制定调查计划,还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充分自由,鼓励他从各角度提出各种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分析、探索以及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

  生活就是教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儿童面临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关系,他们有各种困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要学会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而单纯的教育是不容易做到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下一篇:引导学生主动体验 提高课堂实效——《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