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试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9-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教学是有目的行为。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内化、吸收,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关键词:兴趣  成功  求知欲 闪光点

  一、激发好奇心 培养求知欲

  学龄前期的儿童已经孕育着学习语文的动机,他们想努力去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就想从学校、老师,从小伙伴那儿知道关于世界的新鲜事儿;他们想识字,想读书,想学本领…… 儿童正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跨入学校的大门。我认为“求知”和“好奇”虽是儿童固有的特点,但是并不是永恒的。不知哪一天早上,这些曾经连做梦也想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却不愿背心爱的小书包了,上课也觉得有点“累”了,巴不得快点下课,就想去玩耍;作业更是拖上几个小时才做,甚至忘记了做。单调重复的教学、过易过难过量的作业,或者是老师无意的训斥、苛求,压抑挫伤了儿童的可贵的心理,造成学生学习动机逐渐淡化,视学习为负担,严重的甚至想竭力逃避学习活动,这种情形在学校里是屡见不鲜的。这说明儿童的学习动机十分脆弱、不稳定。而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必然是被动的学习,苦恼的学习。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大、想象力也极丰富。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爱好,引导学生在揭露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中去体会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树立自信心 培养自尊感

  后进生之所以较差或很差,一般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加上老师的批评指责,便失去了信心。而教学中生动的形象,新异的手段,往往会给后进生带来学习的愉快,加上教师的期望与鼓励,都会使学生渐渐改变对学习和对自己的看法。

  后进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说更有普遍的积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难度的减低。当然,在教学难度适宜中等或中上学生的前提下,对优等生及后进生则需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智力起跑线上,感受到“逾越障碍”,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欢悦,感受到自己的才智与力量,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培养自尊感。就有利于形成“老师的肯定—— 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 需要学习新的难度更大的内容……”这样良性循环的学习,儿童主动性便得到进一步调动。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感,儿童的注意力便很快稳定。入学一两个月后,他们即能很轻松地上完40分钟的课。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力格外稳定,甚至下了课,他们还常常热切地要求:“再上一会儿吧!”学生的这种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闪光点”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究其原因,人类尤其是儿童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期待——获得称赞。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使夸奖成为一种改造、教育孩子的手段。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多称赞。如学生在学写作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鼓励他们以我手写我心,使学生明白自己也能说会写,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当学生表现好,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时,自尊心就得到了满足及尊重,幼小的心田因此而颤动,学生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成功的满足,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生年龄偏小,明白的道理也较少,感情也比较脆弱,老师的责骂,会使学生感到消沉;可是,只要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就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尤其是我们山区的彝族学生,来自高山、二半山,有的还不会较好的说汉话,有的因长期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同学的歧视,就会感到悲观、失望,但是,只要老师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就会十分敏感,而且还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就算是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闪光点,我们也该给予表扬、鼓励。如果确实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使学生心里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关心他、培养他,学生就会爱上语文,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要使小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我不但对优等生进行鼓励、表扬,使他们努力向上,还更加关心后进生的成长,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还把辅导列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感到自己也会有进步,别人能做的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照样会做。当学生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对学习语文就会更有兴趣,获得学习上成功的喜悦。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是最大的动力。我们当教师的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教材及了解学生,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普格教科知局  苏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刍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农村小学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