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激发·诱发·逼发——利用“三发”,训练创造性思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0-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教材因素和教学手段的“激发”、“诱发”、“逼发”,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设悬布疑。如教学《金色的鱼钩》,可先出示一枚普通的鱼钩,引导学生质疑:本课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挖掘文本主旨。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开头可设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这封信是回信,那么颜黎民给鲁迅写的信,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然有各种猜测,教师进而指出:“要知道颜黎民给鲁迅写信的内容,只有认真阅读鲁迅先生这封信,才能体会出来。”这样,学生便以热烈情绪投入学习课文,探索“另一封信”的创造性活动之中。

  2、多向思考。如教学完《一只狼》可以问:“假使卖肉人既不爬上树又不诱狼吃肉上钩,还有什么脱险办法?”学《凡卡》可设问:“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想象一下爷爷收到信以后将会怎样?”。

  3、续、扩、缩、改。如《狼和小羊》,最后当狼向小羊扑过去,小羊会怎么样?让学生作续写或扩写。有的课文可作缩写或改写,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练习。

  4、小练笔游戏。快速构思,从正面任意写一位同学的外表,鼓励用上新颖的比喻和写法,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大家来猜写的是谁。

  二、诱发。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善于架“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探究、辩驳。如教《飞夺泸定桥》,诱导学生争辩探究有无其它方式拿下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夺”?从而提高创造意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逆思、求异。可以把教科书中的某些童话、寓言,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颠倒过来进行联想、扩展。有个教师出了个《我希望东郭先生是这样的人》的题目,学生们就写出了些与课文中东郭先生性格截然相反的寓言故事。

  3、创造性复述。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合理扩展,形象描绘,这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4、创造作文。命假想性的作文题《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猫》,写科幻作文、学写童话等,以激发兴趣,引导思索,借题扩散,主动求异。

  三、逼发。逼发是以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促使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表现并提高。

  1、质疑速答。教学时,可请几个同学站起,对提出的问题抢答,看谁迅速灵活,答得快,答得准。

  2、有奖竞赛。如分组智力竞赛、即兴式口头或书面作文赛、自编自讲故事赛、诗歌朗诵、各种讲演等。

  3、创造性考试。试卷对基础知识、智能、创造力三者都考(按一定比例)。如试卷中可以展示一幅画,要求根据这幅画,作创造性想象,写成文章。又如,通过某一句句意,描绘形象画面。如《我的“自白书”》中“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想象作者在酷刑下,面对凶残、愚蠢的敌人毫无畏惧、大义凛冽的形象和敌人凶残愚蠢的神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下一篇:教学古诗词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