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对规范物理题解答的几点建议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考后,许多学生在估分时感觉良好,分数期望值也比较高。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却远比自己的期望值低。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与这样的考生接触交流并结合进行过多次高考阅卷的老师的经历不难发现: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生解答不规范所造成的。在一次60分钟的高考物理模拟考试中我做过这样的研究,选取50份试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物理计算题解答的表达形式分析研究。研究标准设置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细化为ABC等级,对物理计算试题解答的表达形式设置为“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3个项目。分析统计如下:

题号、等级、比例

           研究项目

 

题号\等级\百分比(%)

    项目

研究

 

文字说明

 

方程式

 

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1题(12分)

A

28

24

24

B

48

50

56

C

24

26

20

 

12题(15分)

A

24

18

22

B

50

56

46

C

26

26

38

 

13题(20分)

A

16

20

8

B

56

40

48

C

28

40

44

从上表统计来看,学生对高考物理试题答题的表达形式呈现以下特点:

1)学生在答题中“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3个项目的优秀百分比都与试题设置的分值、难度正相关。从“文字说明”到“方程式”再到“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百分比逐渐递减,“不合格”等次明显高于“优秀”等次,说明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较低。学生在“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这一项表现得最弱,同时很多同学在“文字说明”弱于“方程式”,在试卷答题卡上表现为干巴巴的方程式。

2)学生在答题中不合格百分比随试题分值、难度的上升而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3)在对部分优生的专项得分比的调查中发现,这种规范性失分虽不严重,但也总是这里丢一点,那里丢一点。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优生与顶尖优生可能也就是这一点点的区别。

其实,高考物理试题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三点来规范物理题的解答过程。

一、规范物理解题格式

对什么是规范的物理解题格式,虽然也众说纷纭,但共同点是:都必须将物理题审题分析过程中的对象、条件、过程和状态用规范有学科特色的文字语言说明。

我将物理题的解答过程归纳为四个字:1、“对”,即用文字说明研究对象;2、“从(在)”,“在”用文字说明研究状态,“从”用文字说明研究过程;3、“由”,即用文字说明所用原理或条件;4、“得”,即用文字说明所得结论。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道物理题学生不规范的解答与规范解答的区别。

如图所示,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后关闭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点后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光滑轨道,通过轨道最高点P后又进入水平轨道CD.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部分和CD部分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恒为车重的0.5,k= =0.5,赛车的质量m=0.4 kg,通电后赛车的电动机以额定功率P=2 W工作,轨道AB的长度L=2 m,圆形轨道的半径R=0.5 m,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某次比赛,要求赛车在运动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轨道,又要在CD轨道上运动的路程最短.在此条件下,:

(1)赛车在CD轨道上运动的最短路程;

(2)赛车电动机工作的时间.

规范解析:(1)要求赛车在运动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轨道,又要在CD轨道上运动的路程最短,则赛车经过圆轨道P点时速度最小,mg=m

赛车在C点的速度为v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2R+ m = m              

由上述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可得vC=5 m/s

设赛车在CD轨道上运动的最短路为x,由动能定理可得

-kmgx=0- m                  

 代入数据可得x=2.5 m.

 (2)由于竖直圆轨道光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B=vC=5 m/s

A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学生的解答如图  

Pt=kmgL+ m

 代入数据可得t=4.5 s.                     

 对比之下优劣明显,规范的解析按“对、从(在)、由、得”四点清晰说明了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解题思路清淅,逻辑严密,而这些都是必须的文字说明,反观该生的解答我们能看出物理的解题思路、过程和状态吗?他能得多少分?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规范的严格要求,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习惯,提高其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应试中的得分意识。

二、规范物理语言描述

在部分学生解答中,物理语言的规范性问题不少,主要体现为:

1、不少学生叙述时用语不规范、不严肃,随意性强,甚至还生造定理,如出现“功能守恒定律”、“合力定理”、“爱因斯坦定理”(实为质能方程)等。

2、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如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直接写成 

3、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电子电量e,静电力常量k等)没有用规范表达,如明明是“2gh”的代数式,写成“20h”。

4、同一符号先后表示几个不同的物理量,缺乏连贯性,造成交流和理解上的困难。

5、文字说明不用物理术语,用字母或符号来代替物理语言,如用“↑、↓”代替文字“增加、减少”;用“>、<”代替“大于、小于”。

6、该有图像时不用特定作图工具绘制清晰、准确的图形、图象及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造成考生答题时规范性差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大的方面。主观上,现在不少考生平时就视规范解答为“小儿科”甚至是个麻烦,认为只要知道怎样解答就可以了,不愿意在叙述等规范问题上花时间,而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追求解题的数量及技巧上;客观上,由于高考的功利性,迫使教师不得不放弃基础教育的素质培养这一基本出发点而面对升学率的竞争压力。这自然影响了其规范答题能力的形成,并最终导致其学科基本素养的逐渐缺失。其实,这样做在阅卷中丢分不少,完全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教学和批改作业中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物理语言,防微杜渐,有必要时还必须进行专项训练。

三、规范物理解题结论

计算结论的规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是虎头蛇尾,要求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2、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且不得以无理数或分数做计算结果(字母式的系数可以),如“πkg”、“  m/s”、“  m”等最好不要写。

3、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解答结果若有多个解,对各解进行必要的分析讨论,该舍去的舍去,对运算结果做必要的说明,如指明功的正负,说明矢量的方向等。

总之,一份字迹工整、解答正确、格式规范、作图清晰准确、说理明晰的答卷给人以艺术般的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愉快地评满分,而一份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的试卷,给人不悦目、如鲠在喉的感觉。希望同学们注意物理解题的规范,多从好的参考书籍中逐渐模仿好的解题格式,规范书写,培养出自己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物理兴趣    下一篇:让物理课堂活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