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情境创设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情境热”,不难发现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时髦、花哨,冲淡甚至扭曲了情境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让数学问题寓于一定的情境中,旨在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储备,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然而在创设情境时,有的教师只是关注外在的数学现象,而忽略了内在的数学本质,导致情境与数学的错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甚至形成认知误区,阻碍了学生的认知建构。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准数学情境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让情境创设与数学思考结合贴切,真正发挥情境的启思功能。

  例如,教学“倒数”时,课始,教师创设了实践情境,让学生说出“倒”就是上下两部分颠倒过来的意思,再让学生用课本、文具盒、铅笔等实物进行演示。然后出示3/5、1/6、2/9等分数,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揭示倒数的概念。看似学生学得很轻松,可在练习中,学生对于倒数的理解与运用差错很多,如有的对求0.25、1.625等小数的倒数感到困惑,因为“难以把它们的上下部分”倒过来;有的说2.5的倒数是5.2;甚至有的学生指出8的倒数还是8,因为8上下倒过来还是一样……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差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贴切有关,因为这种情境仅是狭隘地根据倒数的外在现象来创设,反映了求分数倒数表面的一般操作做法,却没有体现更为本质的“两数相乘的积为1”的倒数概念,导致学生为情境所迷惑,产生认知的负迁移,制约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

  为此,要从数学的内在本质出发去审视各种生活原型,精心设计体现概念本质内涵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伴随着寓意贴切的情境而引发深刻的数学思考。就上例而言,应紧扣“两数相乘的积为1”的本质属性来创设数学情境,先让学生根据□○□=1写算式,再对算式进行分类、观察、思考,从而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情境真正体现数学本质,为学生认知建构服务。

  二、创设简约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背离“数学”这一核心。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数学教学应是生动活泼的”这一理念,随意增加生活元素,追求教学情境花哨、有趣,造成教学情境臃肿,干扰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变“宽”为“窄”,做到“精”而“准”,让学生迅速地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例如,在教学“点到直线垂线最短”时,有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小区位于公路一侧,公路旁设有超市、报刊出售亭、公厕等生活设施。如果要为小区居民设立一公交车站,你认为车站设在哪里最好?为什么?情境呈示后,大家雀跃欢呼,畅所欲言,有的说:“车站应设在超市旁,这样购物后方便上车。”有的说:“车站应设在报刊出售亭旁,这样方便等车的居民读报。”还有的说应设在公厕旁……教师感到很无奈,只好强调,应设在小区与公路垂线的交接处,这样小区到公路的距离最短。这里,超市、报刊出售亭、公厕等非数学化的信息冲淡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干扰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以至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学生提出非数学化的思考策略,背离了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弱化了数学教学的数学味。

  因此,教学情境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做到精练、准确,针对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给教学情境的内容“瘦身”,就上例而言,要摒弃“公路旁有超市、公厕、书报亭等生活设施”等非数学因素,以简约的情境突显鲜明的数学问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创设博大的教学情境现代教学论认为,情境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在情感、认知上实现意义建构。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把创设情境当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相关数学问题的手段,一旦达成这些目标,便把情境抛之一旁,这就大大弱化了情境教学的功能,使情境教学成了狭隘的教学。

  例如,教学“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课始借助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情境:爸爸带了137元钱,买了一双98元的皮鞋,剩下的钱够再买38元钱的皮带吗?从而引出137-98的数学算式。而后在简便算法探索中,游离购物情境进行纯数学化的数学简便算法的教学,以至到计算结束也没有再提及课始的购物情境。这样的教学就大大弱化了购物情境的功能。

  为此,要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高度出发,跳出“创境激趣”的框框,变“小”为“大”,挖掘情境的启思、悟理等功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整体效应,建立博大的情境教学观。就上例而言,在课始创设购物情境引出137-98后,在简便算法探索中,还应结合购物情境,结合“先付100元,找回2元”的付款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的算理,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数学建构活动。最后,在简算出137-98=39后,还应再结合课始情境,让学生对“剩下的钱够再买38元钱的皮带吗”作出判断与推测,在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感受计算教学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购物情境的博大,更加深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

  四、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在“生活化数学教学观”这一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很重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仅关注情境内容的生活性,却忽略了情境的可体验性。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情境的理解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直接经验,因为他们“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如果教师创设情境一味地因生活而开放,势必远离学生的实践时空,让学生难以直接触摸、思考,引发共鸣,成了瓶中花、水中月,好赏却不实用。因此,创设现实情境时,要力求从周围的生活世界入手,创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触摸数学,提升情境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11~20数的认识”时,课始,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11~20的数表示。结果学生随心所欲,想到哪儿说哪儿,诸如“公共汽车上有13个乘客”、“树上有15只小鸟”、“河里有20条小鱼”……教师一一给予肯定。这里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创设的是虚拟化的情境,尽管有学生能说出“13个乘客”、“15只小鸟”、“20条小鱼”等数量,但学生并没有对这些数量有所感知和思考,不可能形成数感。

  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就上例而言,可以通过变“虚”为“实”改进现实情境的设置:(1)实践型:让学生调查了解哪些商品的价格是11~20元之间。(2)指定型:指定思考空间,教室里也藏着11~20的各数,你发现了吗?(3)附加型:一千克鸡蛋约有多少个?这样对现实情境的创设变“放”为“收”,化虚为实,让学生真正在现实的情境中思考数学,建构数学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从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数学思考入手,教学情境创设应突出简约、贴切、现实、博大等要义,走出放任、肤浅、虚渺、狭隘的框框,充分展示情境教学的生命与魅力,让数学教学因情境而精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