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初中生心理问题探索个案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简介

  一个真实的成功转变后进生的案例,引发的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探索。

  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却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如果家长、教师不能给予重视,就会使他们出现诸多心理问题。——题记

  一。女生小A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

  学生小A,08年以较优秀的成绩考入我校。她活泼乖巧,为人随和,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是老师眼中的放心学生,父母心中的乖乖女。她母亲曾自豪地对我说:我闺女自从上了初中,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学习一点儿也不用操心。

  09年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之初,我发现她不似从前。她变了,整日无精打采,沉默寡言,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作业经常丢三落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了解:从暑假开始,小A经常出入网吧,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还在网上谈起了恋爱。父母为此苦劝过,甚至打骂过。但是无论父母怎么做,她都不为所动,甚至有时对父母恶语相向,母子父子关系跌倒了冰点。她的母亲痛苦地说“我的乖乖女哪里去了!”

  二、小A蜕变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尽快帮助A同学,我与她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他们道出了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工作忙,他们无暇照顾孩子,所有家务事都由保姆打理。每天回家,孩子都早已入睡。即使偶尔见到孩子,但是他们因为劳累,也亲子沟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思想状况不了解,不能与之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更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排解青春期的诸多烦恼。小A长期处于被父母“轻视”的地位,感到孤独、苦闷、压抑,因此逐渐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无百聊赖中,她走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想从中寻求温暖和同情,寻找发泄的机会。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自制力和抗诱惑的能力较差,根本经不住种种不良的诱惑,于是她结交了所谓的“朋友”,并且陷入网恋的泥淖。

  小A与父母的感情更疏远了,亲子关系也急剧恶化。而父母不和引起的无休止的争吵和打闹,又刺激着她的每一根脆弱的神经,这更加剧她心理的扭曲 。“当家庭中的情感温度一旦降低,父母的威信和信服度也会随之下降。”当小A的父母认识到问题严重,想对她说服教育时,已经太迟了,说服教育已经很难奏效。小A要么用沉默来回避,要么粗暴反抗,甚至离家出走。

  2.学校教育的失误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 但“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影响仍然很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了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处于中上等水平的小A同学,使她感到被“轻视”,心理因此失去平衡,产生疑虑、忧郁的不良情绪。而激烈的学习竞争,又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的情绪搅得她坐卧不宁。而她的这些苦恼又没有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排解,于是逐渐形成了心理问题。

  3.家校沟通不畅

  小A一贯乖巧,父母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忽视了对青春期孩子的关注,盲目信任。家长对于教师反映的异常情况没有引起够重视,当发现孩子出现了严重问题时,家长又顾及颜面,不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致使老师不了解小A变化的真实原因,未能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 。而家长对孩子又无计可施,只能采取妥协退让,姑息迁就,委曲求全的办法。这样孩子完全处在教育的真空地带,导致小A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辅导方案和结果

  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孩子的信心。信心是前进时的加油站,它能给人提供无穷的动力。

  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次约谈,说服小A父母,先放放手中的活儿,多亲近孩子,了解、关心和爱护她。因为只有让小A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才能逐渐消除她的抵触情绪和戒备心理,从而接受规劝和教育。建议他们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尽可能多的抽空陪陪孩子。比如,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全家出游,哪怕是到郊外走一走,多创造与小A交流沟通的机会,倾听她的心声,了解其内心需求,逐渐拉近父女、母女的心理距离。

  其次,帮助他们重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 为了帮助他们消除隔阂, 09年下学期,我邀请小A父母,牵手小A参加由我校和立人培训学校共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希望通过互动活动,让孩子与父母学会信任、友爱、沟通、互助、合作。通过角色互换,学会换位思考。当时,活动现场有家长、学生、志愿者近千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全场气氛热烈。小A一直冷眼旁观,后来也许是受到当时气氛的感染,在我和志愿者的一再动员下,她极不情愿地参与了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她逐渐放松了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活动进行到“我想说”一环节,她母亲第一个走上台,真切地表达对女儿的爱,痛心地诉说自己和爱人只顾埋头工作,忽视对女儿的关爱,请求女儿的原谅。当时小A泪流满面地跑上了台,紧紧抱住了妈妈,发自肺腑地说:“妈妈,我真的不知道您和爸爸这么在乎我,我以为您不爱我了,妈妈对不起。”母女相拥而泣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回家途中,我发现他们一家三口一直手握着手,依偎在一起,满脸都是幸福。后来,小A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一年来最快乐的一天,是我重获新生的起点。”

  再其次,让他们了解一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我经常给家长推荐这方面的书籍,有时介绍某篇文章。这个学期,我还邀请小A父母旁听我班组织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讲座”(邀请临沂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主讲)。让他们了解一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懂得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学会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从而正确地指导孩子,预防心理疾病。

  最后,与小A交朋友。只要你与学生平等、真心交往,他们就很容易接纳你这个朋友,各种教育更容易开展了。作为班主任,我尊重她的选择,蹲下身子,努力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及时帮助她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关爱。同时我还注意发现和捕捉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如:值日认真表扬她,一周基本都能完成作业也表扬她。表扬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他的心灵深处却是甜蜜的,是她学习生活快乐的源泉,走向成功的起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A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找回了自我,融入了班集体,学习也不断进步。

  四、一点思考

  1.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孩子的每一个心理问题都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不良家庭环境影响造成的。父母的教育思想、教育意识、教育态度、教育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关专家认为:“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庭。”事实的确如此,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庭,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因此,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灵家园”网站,对心理困惑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一些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开设心理训练室,帮助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可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生活辅导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3.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表现

  初中阶段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等,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他们性格不稳定,又缺乏社会经验,好冲动。因此家长、教师一定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即使发现孩子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必如临大敌。只要不灰心,不放弃,坚持科学的教育,持之以恒,一定会教育好的。

  4.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这正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期。学校要从学生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和行为控制,不断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才是预防心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教育最更本的目的。

  其实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他们心理尚未完全定型,还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可变性,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凭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心,去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家校合作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