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倍的认识”评课稿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7-05-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陈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陈老师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陈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课改的新理念,突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特色: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陈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小动物们参加森林运动会,全课以富有童趣的“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二、在动态变化的情境中体验“倍”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情境中来加深对“倍”的理解,首先是通过小动物掉队了或赶上来等情境,在小动物的的增减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求“猴子的只数是鸭子的几倍”与鸭子的只数有关,接着吴老师结合板书安排了一次比较:①2只鸭子(上行) 6只猴子 (下行)②3只鸭子(上行) 6只猴子 (下行)质疑:同样是6只猴子,为什么第一题猴子的只数是鸭子的3倍,而第二题猴子的只数是鸭子的2倍呢?通过两题的比较中,使学生感悟到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不仅与比较的量相关,还与被比的量有关,从而真正理解了“倍”的含义。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画、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四、注重练习的有效反馈每逢学生做完一道练习,陈老师总是有针对性地展示两个及以上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听取学生的评价,交流几个学生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并说说好,好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画倍数关系的注意点,知道怎样画会画得又对又能清楚看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小朋友把不好的改改。陈老师注重反馈,有效地引领学生分析作业,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下一篇: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