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高效课堂”重在“效”上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6-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雷店中学 黄建我有幸参与了由县教研室组织的湖北省“十二五”科研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经过一年多来的摸索、探讨、小结,有一些浅显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作为老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高效,用一句简短的话说,高效就是花少量的时间,让收益最大化。要想达到高效,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英山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上是花了精力,投入了人力的。也有很多的成效见诸报端,我个人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学生出成果是最大的“效”,但是前提是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的。全国在这些方面作得很好的有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洋思中学。

  我没有去过洋思中学,但是从网上看到的视频和他们的宣传口号上可以知道:洋思中学是注重学生的自学,他们的每一堂课,老师所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有导学案的,学生参照导学案自己探索,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他们的课桌不是小课桌,是大课桌,多个学生面对面的坐,这样就方便交流。而且学生是可以下位子,在附近的黑板上演示,他们的教室里面四周都有黑板,学生可以很自由的在教室里交流、探讨,每个小组里面都会根据成绩的好坏,分配等量的学生。等学生自学完成后,老师有一些强化的习题让他们做,这样的习题是不能交流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这些强化题的。老师会花很短的时间讲解题目。然后再让他们交流,每个小组都要交流出成果: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学会的知识也不一定会全部一样,老师要肯定他们的成果。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会在课堂上发一些评价题目给他们做。这些题目也是需要独立完成的,而且是要当堂上交的,老师会根据评价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当然是一节完美的课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很多要求,比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结果,更评价过程……我们的老师肯定会问,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吗?能够应对考试吗?我也遇到这样的质疑,但是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的困惑与质疑是多余的。我们的课题的提出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人人都是小老师”是相通的, “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因为有几个学校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所以导学案是共用的,减少了我们备课和精选题目的环节,我们的心思可以重点花在如何消化别人的学案,并结合自己的思路,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调整教师的教首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至少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了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最后,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通常导入方式也是以简短为主,有的课题也可以一句话直接导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冲动,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我就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四边形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引出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正方形》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对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让他们归纳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好奇的求知欲,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 课堂中 “一言堂”贯穿始终,学生无权、也无机会畅谈自己的观点,稍与教师的观点相驳,就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批评,学生再也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与信心。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及时或置之不理,按原来的教学设计继续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摸着教师的脾气走,逐渐失去提问的动力与积极性,也不会在另外的场合提出不同的观点,把课堂完全地、主动地让给老师“表演”,做一个安静的观众。

  有一个星期,我的咽喉发炎,不能讲课了,我让学生小组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讲一个知识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连最差的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找资料,自己做题目,效果非常好,后来我在每个章节中,都有意的安排学生上讲台代替我讲课。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通盘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材利用“赵爽弦图”的方式证明了勾股定理,我告诉学生有很多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让他们自己查资料证明,结果学生查出了四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他们在证明的过程中,对勾股定理的内容完全理解了,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知识,强化了知识。我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布置了出应用题同学之间做,这节原本是难点,我的这个创新,有的同学自己出了一些题同桌做,有的不会出,但是会想办法找一些题目考同桌,不管是哪种方式完成我的任务,他们自己都要把自己的题目做一遍,通过这种方式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建模思想,当然结果也是很好的。

  我一直强调不管是哪种方法,达到有“效”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不一定是要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任务,那是不可能的,洋思中学的学生在课外也许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会在课后去完成。我们的“五步教学法”不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内不讲,课外也不讲,五步教学法只是一个模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在课内老师运用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在没有搞明白的地方,课后自己会去弥补,不明白的他们自己找老师请教,弄明白。这样没有考不好的道理,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用这样的方法正好减少了我大量讲解的过程,我慢慢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差。当然,要真正让五步教学法落实到实处,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三学一反思”教学方法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