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用“活”教材 走进生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小学数学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总是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框框,课堂教学设计没有现实感,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材。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方法是人创造的、积累的,能不能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关键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多形式用“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要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不知要倾注教师的多少心血,教师要提高认识。有人曾提出: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去创设情境,加工改造教材,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我认为,这种作用不宜定量刻画。的确,照本宣科,教师轻车熟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只是知识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诸多方面、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实现。

  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新教材的每个知识点都有情境设计,但我们教师不一定都要用,可以把握重点,删除教材中的一些情境,也可以仿照教材情境改为本土情境。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教材有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这样的情境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就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用途,当然学习数学就没有兴趣。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自控力,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

  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就要加工改造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教师要花费气力,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具备灵活驾驭课堂、科学处理教材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捆绑在教科书内、机械地讲解、记忆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而应该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源,组织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下一篇: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动手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