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既能最好地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又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动手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直观的、形象的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精心与否,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多媒体、班班通的使用,进一步补充了化学实验领域。它能更好的让学生直观到有危险及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现象及过程。

  正文: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学科,其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化学实验。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的知识、验证并巩固原有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一作用是实验教学所特有的,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由此可知,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适当增加规律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也会更好。

  三、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内容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四、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就编入家庭小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当然,首先应该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最好得到家长的同意和帮助。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

  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家庭小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家庭小实验大多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家庭小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 、多媒体在化学 实验 教学中的运用

  (一)化学实验的模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应用化学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分子》一课中,教师在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有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

  (二)多媒体适于剖析机理和解剖难点。

  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这些知识,由于是宏观无法认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而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无法看见,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动画软件使微观放大,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隔的变化很好地演示出来。原子结构的知识,可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比较原子核与原子大小时,通过画面将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层楼房大,同时原子核也随着放大成樱桃大小,置于楼房中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原子内有大量空间,再将电子随机地点击在这一空间内,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广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而不是圆周运动。这样就使知识的讲授由抽象而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中学化学老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教学心得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巧妙融合方式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