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将“打破沙锅”进行到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一直倡导用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完成文本的解读并内化为语文能力。怎样实施“追问式”课堂教学过程呢?我力求遵循如下原则设计教学一、学生主体性原则。二、学科知识系统性原则。三、情感驱动原则。四、启发诱导探究原则。

  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快乐的小学语文教师

  我的工作对象是孩子, 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个个充满阳光的小生命,是让我快乐的理由。

  清晨,进教室,进耳朵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和甜甜的笑容,我觉得我是多么地受人敬爱,多么的神圣啊!

  课堂上,看到他们那聚精会神听课的神态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小眼睛,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四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里,我一直倡导用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完成文本的解读并内化为语文能力。教育者们将之定义为“追问式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追问,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

  追问的优势,在我看来就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追问意识,让学生的高层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

  在实施“追问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遵循如下原则设计教学: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就是个对话的过程,追问,其实就是对话,只不过它是层次较高的思维对话。因此要以平等心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问题是针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层次地设置,新问题也是学生在思考中自然产生,也要在与学生思维碰撞中自然解决。

  2.学科知识系统性原则。

  追问的问题,可以有两类:一类是教师既定的问题,是由老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的问题,这些问题连贯起来极大,其实就是系统知识或者系统知识的一个大环节;另类就是在既定问题中自然产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学生的疑难,也自然是系统知识的部分,教师要有高超的应变能力与迅速的判断能力,能立刻判断出哪些是这个系统知识中学生疑而需要解决的,并将这新问题立刻不着痕迹地并入课堂流程中。

  3.情感驱动原则。

  追问,必须设置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又必须由教师的情绪调动来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形成和谐心理,形成对问题探究的欲望,并能迅速进入问题思考进而在深入思考中产生新问题。一节情感平淡的课是很难用追问的方式完成的。

  4.启发诱导探究原则。

  追问,其实就是启发,就是诱导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可以使课堂环节严密紧凑,张弛有度,形成课堂的节奏感和严密的逻辑性。

  在具体追问式教学中,我首先强调自己的问题意识,然后能通过我的问题意识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是围绕中心目标而设置的,是主线,是启发引导,因此问题要有价值,小而精;学生的问题是课堂生成的问题,我的作用就是组织、引导、启发,将众多衍生的新问题准确判断,迅速纳入且与主线丝丝入扣,以推动主线问题环节深入进行,使课堂主线分明张弛有度。

  问题设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假设式提问,如在童话课文《去年的树》一课上我提出:“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再如“如果大树听见了小鸟的话,大树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种问,似虚而实,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反问式提问,如“大树为什么没有遵守去年的承诺呢?是他忘记了吗?” 这种提问是对问题的认可与强调,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设问式提问,即教师自问自答,如“大树是个不守承诺的人吗?……当然不是。”这种问需要将重音读准,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却不需要展开深入讨论;一般性提问,既有问题的引入,如“从小鸟千里迢迢来寻找大树的过程,你可以看出小鸟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有对问题的追问,如“学完这篇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你还想说些什么?”

  在追问中,我力求注重三个意识:1.问题生成意识,用大问题贯穿课堂,并关注问题的生成性。让问题环环相扣,自然过渡,不露痕迹,使课堂充满思辩性,逻辑性;2.规律意识,我习惯于将知识上升成规律,然后用具体的例子做实证;3.归整意识,喜欢调动学生的原感知,整理学生的零散思维与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我所想给予他们的一切,都原本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我只是帮他们整理了而已。这样就调动学生的原感知原思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将规律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而形成一种语文能力。

  当然,教师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善变的理性思维,热情洋溢的情绪感染,都是追问式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追问方式,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这一切不仅关系到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学素养,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打破沙锅”进行到底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下一篇:让情感在品读课题中升华——《荔枝》一课中的三次读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