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讨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米娜娜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个人的品格特征也越趋明显,在品格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对于中学生的品格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家庭和学校皆面临着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需要不断探索,找寻具体的解救路径,为学生的品格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学生 品格教育 路径

  品格教育是关乎人一生幸福的教育,一个人品格的优劣就可以看出其所受品格教育的成效。何谓品格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品格的教育。美国的品格教育研究所将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深思熟虑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价值观。”

  丁锦宏教授在探讨“品格教育”概念的内涵时写到:(1)品格教育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活动;(2)品格教育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过程;(3)品格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和共生关系;(4)品格教育者重视对受教育者核心价值传递;(5)品格教育反对简单灌输,重视受教育者的品格形成过程。品格教育强调对等的师生关系,致力与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发展,品格教育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重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传达社会核心价值观,感知生活中拥有优秀的品格对于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

  学校是国家统一的教育机构,配备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然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教育问题, 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在长期的学生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偶尔会有摩擦,与学生互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从而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有固定教材无法随意更改,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大的方向,无法细致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质来进行调整,同家庭教育相较而言缺乏针对性。学校教育只能在校内开展,小学生放学离校回家有很长一段时间将在家里度过,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可回到家中缺乏家庭教育的辅助,学校教育也就“孤掌难鸣”。学生无法维持学校教育的成效,在家中和在学校也就成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在学校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回到家中就成了“小皇帝”,学校教育的效力也就无法发挥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了。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从出生开始,年幼无知的孩子以父母为模仿对象,学习这个世界的言行举止,父母也就成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都在潜移默化的为孩子的成长助力,父母只要教育得当,家庭教育能够有非常好的效果。家庭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也就是父母、爷爷奶奶等,家长多数对孩子是“溺爱”的教育方式,另一部分则是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一味的关注学生成绩,对孩子品格教育并不上心。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饱含着对孩子的关爱,可是却不善于如何更好地“爱” 孩子。每一位家长都是在自己的新角色中慢慢摸索,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大人,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还尚在学习之中,在教育孩子改正错误时无法心平气和的放下身份进行引导,没有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或需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性格更为开朗,看待事物的态度更为积极、正面,现在社会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种种原因导致离异家庭的孩子相较于同龄伙伴更加缺乏关心和教育引导。一部分家长则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只能为孩子提够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无法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正确引导方向,则在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干着急,从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

  二、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家校联合共解品格教育困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缺乏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细致的任务。品格教育需要先将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发挥两者的最大效能,才能争取更为广大的社会力量。

  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师大多数受过专业的教师工作训练,自身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在智商和知识上更占优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修养,比起一般人更了解自己所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具备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学校的教育资源相较于家庭的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这都是学校教育的优势所在。年幼的孩子在家庭中对父母表现出无限信任和依赖,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指南针,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相对与教师的教育指导在有些时候孩子更愿意相信父母对于自己的长久教育和耳语目染。父母的教育对象只有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有着自出身时就开始的仔细观察和长久的相处,比任何人更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对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家庭教育可以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方式生动灵活。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存在,品格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达到品格教育的家校联合最大值。

  (二)学校结合课程开展品格教育活动

  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活和正确的道德行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未将所学运用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知行分离现象突出。要做到知行统一,教育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实践,在积极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品格。

  里克纳为代表的品格教育联盟提出的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中提到:有效的品格教育提供学生从事道德实践的机会。从法律角度来说,小学生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从事社会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获得监护人同意并且具有完美的保护措施,学校如果开展大规模的道德实践活动则会存在人力和精力上的不足,开展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会受到人数和类型的限制。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之时,要考虑好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最好是能够征得家长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协助。安排社会实践作业时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务必使每位家长知道,并全程陪护或幕后协助完成,保障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然后让家长做一个监督者和引导者,学生一方面观察家长在公共场合的举止,另一方面自己去记录自己做了什么,找出正确规范的行为;家长则需要做出正确的示范以及在学生的实践记录上签字,表明学生实践的真实性,以及实践记录的客观性。

  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可以看出情商的高低,社会生活需要与他人的互帮互助,共同合作。拥有优秀的品格更加利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提供了具体帮助,深入促进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塑造。

  参考文献: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