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中的激趣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中自己动手,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说来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三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促使“我爱学”;

  关键词:自制教具;培养兴趣;创新精神

  正文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颇多。曾有古人言:“教人未有意趣,必不可学。”要学好一门知识或掌握一项技能,兴趣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外,不断培养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仪器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在仪器短缺的年代,许多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将学生领进了化学的殿堂。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各种各样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现代教学仪器,还有丰富的实验教学软件可供教师使用。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自制教具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来说,仍然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

  一、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使用一般都强调要按步骤操作,如果非正常损坏,则要赔偿,甚至罚款。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心理,使用时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CO2的制取”的探究时,我们利用塑料瓶代替广口瓶自制了一套制取CO2的简易启普发生器,只要通过挤压塑料瓶就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而且也不怕打破仪器。这样,学生的动手欲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也体现出来了。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以后,我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生活中可得的试剂及器具,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两天以后的讨论课上,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杰作: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有的小组还设计了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五花八门,反应容器有矿泉水瓶、可乐瓶以及各式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橡皮塞的制作最值得称道:有雕刻过的橡皮、有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还有小木块加橡皮筋等。在实验中一次性注射器、回形针、各种夹子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厨房里的食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还有洁厕净等都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们会利用一些铁丝截取成50厘米左右的小段弯铸成镊子;会利用矿泉水瓶做废物罐、废液缸,或者代替广口瓶等等。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水的净化”的学习中,通过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根据木炭的吸附性,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就可以知道过滤的原理了。

  二、自制教具能充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自制教具往往都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物品或废旧材料充当实验器材,或稍做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并应用于教学中,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造教育方式。同时,由于学生熟悉所用的自制教具,其巧妙的设计、独到的构思,将给学生以创造性的启发和激励,而其不完善、不理想之处又可促进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自制教具所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用它物”等思想,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钥匙。特别是自制教具中蕴含有丰富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学升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认识新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借题引导,他们的创造性就会得到很好地训练和开发。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障碍,这就逼迫学生用学来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材料的选择与替换、教具大小形状的设计与调整、如何组合或加工、呈现什么“科学原理等等。这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教具,师生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中也体验到了创造的无穷乐趣。

  三、利用学生喜欢实验的特征,激发兴趣,促使”我爱学“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实验的热爱,组织好实验教学。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组织教材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设一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演示实验,努力使化学课节节有收获,节节有兴趣。

  如我在讲授”酒精的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又如在讲述”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有一个粉尘爆炸实验,而实验室中没有实验的器材。如果不做实验而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煤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导致爆炸的现象,肯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笔者利用废弃的可口可乐饮料透明塑料瓶、小漏斗、玻璃球、橡胶管、细支蜡烛、硬纸板等,自制了一个煤粉尘爆炸演示器。该演示器直观性强,器材简单易得,效果特别好。

  具体制法是:将塑料瓶由瓶座上分离下来,将瓶的圆形底部割掉。按瓶的周长大小将硬纸剪成圆形,在纸板上打两个孔,一个孔插入小漏斗,另一个孔插蜡烛;漏斗下端连接一段约半米长的橡胶管,漏斗里放入一个直径稍大于漏斗颈口的玻璃球;在瓶座的壁上打一个比橡胶管直径稍大的孔,橡胶管由孔中央穿过,将插好漏斗和蜡烛的硬纸板放入瓶座内既可。演示时,取一小匙细煤粉,放入小漏斗内,将蜡烛点燃,再将去掉底部的塑料瓶罩在上面并插入瓶座内,将瓶盖拧掉,然后通过橡胶管吹气,使煤粉尘飞扬,与瓶内空气混合,遇火急速燃烧,生成高温气体,使瓶内气体急速膨胀,产生较大压力,由瓶口向外喷出。这样,从实验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爆炸,以及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处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不是酸的,可以亲口尝一尝“,要想把化学现象认真观察好,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实践一下。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化学现象和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而普通中学又没有条件将实验室全日开放,所以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实验从中领悟一些化学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用废弃电池的锌片和厨房里的食醋可以制取氢气,废弃电池的炭棒可以做电极;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等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等。当他们成功时会兴趣大增。学生对学习化学有了兴趣,他就会获得成功,只要老师会选择,巧妙安排趣味实验,就一定会点燃”我爱学“化学的火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这里并不否认制作多媒体的重要性,只是想强调在现代教学的今天,自制教具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实验中的三个“强化”    下一篇:小议课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用途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