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之美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人要教心,育人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并重,尤其中小学教学更是如此。这是由中小学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决定的。这一代学生较缺乏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趣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声、形、态并茂,为学生创设情境,拓宽视野,诱发情感,则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寓于语言文字训练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是极其丰富的,有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主义思想,有无私忘我献身于人民的高尚情操,有认识世界的科学立场和观点,有徜徉于山水景物、风土人情中的健康审美情趣等。只要努力挖掘,巧妙制作灯片、运用录音、课件等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把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积极思考,激发兴趣。

    一、挖掘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非强加于学科,游离于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问题在于教师是否洞悉所教学科的性质,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既然是佳作,总离不开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提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描写买橘送别这一段时,先用幻灯片把灯片“父亲月台买橘”映印在屏幕上,再让学生观察灯片,同时在右边打出一系列讨论题:?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哪些词句最富有表现力??“我赶紧拭干了泪。”“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扶他。”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情??这段文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车后,又去给儿子买橘子。这样一件普通的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却十分感人,为什么?在观察、对比、朗读、讨论中,让学生咀嚼词句,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而且在推敲文字表现力的同时,父亲那难忘的背影,课文里那浓浓的父子深情就和语言因素糅和在一起,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二、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历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如语文教材中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篇目不少,如《春》、《三峡》、《济南的冬天》等,高山险峻,云海苍茫,彩霞映天,繁花似景,曲径修竹,流水潺潺……,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一切景语则情语”。教学时如能把握教材特点,运用录音、朗诵、配乐朗诵、口头描述等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吸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赏心悦目,受到感染。创设环境,渲染气氛是文学作品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学习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即使是外国文学作品,写的是他国他人他事,教学中只要发挥移情的作用,同样也可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向学生告别的场景就可以移情。教师可以先放映《最后一课》的CAI课件,然后把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后的场面像电影中的特写一样定格在屏幕上,并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观察,细心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此时小弗郎士的心情和感受,说明这个场景在“最后一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三年“描述”,一个“说明”,连点成线,连线成体,在学生心田弹奏爱国主义最强音。韩麦尔向故土、亲人告别的庄严而令人心碎的场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然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把这种情移到学生身上,能使学生心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火燃烧得更旺盛。

    三、进行反馈,在检验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强化思想感受

    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有的部分须重复多次,有的可以通过反馈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在加强理解的同时,强化思想感受。例如学生学习了《沁园春雪》这首词后,教师可发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生动形象地介绍毛泽东主席的一些精彩片断,同时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和平日对主席的了解与认识,谈一谈自己对毛主席的新感受、新体会,要求言简意赅,可引用名言。学生通过观看主席的一些精彩视频,经过思索,会用许多精彩的语言倾注心声,从《恰同学少年》这部青春偶像剧生发开去,学生不仅可进一步理解这个极其其普通的词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意义,而且沉浸在赞颂毛主席伟大人格、高尚情操、不朽功绩的气氛之中,思想升华,感情净化。总之,只要我们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用多媒体,积极渗透,既传授知识、发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又不能放松思想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肩负二十一世纪重任的接班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点滴积累的美丽    下一篇:如何抓好低年级学生的书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