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0-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无论是在我学习期间还是现在成为一名教师,这句话我都有很深的体会。

    首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经常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是打不开,例子少的可怜,每次作文都是那几个事例,要么来一段国情教育,要么来一段中国近代史,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则往往有较好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读会写,更要能思考、会表现、善交流。这些素质是语文教育必须实现的,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得靠课外阅读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阅读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补充,更是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与体现。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课内老师谆谆教导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在课外,在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阅读,会自主的收集、选择、整理信息,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再次,课外阅读还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更要注重他们思想、灵魂上的塑造。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针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  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社会、生活、人性中的让人崇敬敬仰的精神道德情操等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而且这些文学作品都讲究以情动人,以理育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可见好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语文课氛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