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即时评价的思考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倪雄群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堂是充满活力和生命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倡导的评价也是充满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教师即时评价语言上的问题,本文也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一些评价中的语言,也从中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美术   陈述   探源   归因   评价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和深化,教师越来越喜欢采用“赏识激励”学生。因此,我们看到了全新的“可喜”情况:美术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教学,所有学生围着老师转,跟在参考答案后面转的模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不管自己的想法有多幼稚或跑题千里,教师总是用微笑来鼓励他们的创意,用肯定评价来赞赏他们的敢于思考、勇于发问的精神。一时间,美术课堂上闪耀出无数精彩的思维火花,异常热闹。

  但静下心来仔细反思现在热闹的课堂,“赏识激励”是不是太滥了?教师,是不是过于宽容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是被演绎得“过了火”?这样看来,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积极探索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我还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何等的重要,而在琳琅满目的评价形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即时评价语言。

  回首这几年的美术教学生涯,回想在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至今令我怦然心动,但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回味……

  一、不错、“很好、你真棒”——模糊泛滥的评价语

  表象陈述:在学习《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心目中的美丽的校园。

  师:小朋友,在你们的心目中,美丽的校园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

  生1:教学楼前面有二棵高大的雪松。

  生2:校园内还有很多的桂花树。

  生3:蓝蓝的天空下,一群小学生正在操场上追逐玩耍,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绳。

  师:你们真棒!想象很丰富。

  探源归因: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表扬,“好”声一片。也许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欣喜若狂,因为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可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常挂嘴边的即时性口语评价已成为教师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就会脱口而出。很多时候老师听了,都会像案例中的老师那样不加辨析,就大胆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就会产生冷漠感,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力、批判力锐减,耐挫力也随之下降,是真正的误导了学生。认为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许多老师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 “不错” 来回应学生的回答或以“ 你说错了, 请坐,谁来说” 这类简单、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或一味给以“ 真聪明” “ 好极了” 的廉价表扬, 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教师评价语言显得单一,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 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 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棒”在哪儿?教师用枯燥的夸奖代替教学环节的过渡,教师口中肤浅的“真棒”,学生可能都不知道今后“我”该在何处扬长避短。这样表面看似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参与的其乐融融,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素养就浸泡在这样乏味的示范中。如果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的点拨,适当的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效果则好得多。

  二、“油多不坏菜”——曲意逢迎的评价语

  表象陈述:一位老师在上《爸爸妈妈真忙》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一些职业,当提到清洁工这个职业时,老师顺势问了一句:“如果是你,你愿意从事这样的行业吗?”

  生:不愿意。清洁工有什么好当的,你看我们街上的清洁工,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多辛苦啊!

  师:很好,你真有想法,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探源归因: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学生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渐渐地,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直言不讳的学生越来越多。我想尊重学生的感受固然重要,但这位学生的感受显然是脱离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我们所要形成的道德情感,教师理应及时地引导学生。但面对这很明显的情感偏差,却听之任之,未作正确引导,这就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当学生的发言出现问题时,善意的否定性评价也必不可少。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可为否定性评价寻找一个评价支点:(一)在饱含殷切期望中进行否定性评价;(二)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否定评价;(三)否定性评价后要尽可能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

  三、“我的眼里只有你”——单向单调的评价语

  表象陈述:在上《四季歌》一课时,让学生感受冬天的乐趣这一环节时:

  师:小朋友,冬爷爷它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都喜欢它,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冬天吗?

  生1:冬天可以打雪仗。

  师:嗯。

  生2:可以堆雪人。

  师:哦,你说。

  生:……

  探源归因:这样的评价,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评价可言。它不但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不要说去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对于建构一个从认知的角度考查到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测试,再到具体的认知行为指导的评价体系,也就无从谈起了。整堂课下来,教师的对学生的发言是不假思索,简单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冷淡,感到无趣是自然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创新求变呢?

  我也一直在想,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我们要实施“有意”、“有效”的即时评价,也许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即时性口语评价这个“小精灵”灵动的魅力,须有有关即时评价的能力。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让即时性口语评价的功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呢?我们应建构起优化教师即时性口语评价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 体现一个“导”字——因势利导作点拨

  即时性口语评价不能追求表面热闹,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新知,在渐渐推进的情感中与教材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我想学生会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因为教师赋予了他们的自我角色意识,并启发他们捕捉自己的体验并进行创造。开放性问题的提出, 以及及时跟进的评价语,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析,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情感体验。

  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虽看似即兴, 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恰当、简洁、精妙的评价语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教师评价语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 就能指点迷津”,但这种评价不是一次到位的。因为学生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从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教师的评价语要建立在对学生深切的理解与关爱上, 教师应全身心投入, 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因评价带来的惊喜中, 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向前跃进的乐园。

  如:在教学《地下的故事》一课时,在课中我就导入了一个“地下探奇”的游戏,在游戏中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导游来介绍,每次介绍完,我会用多种、生动的评价语来评价一番,如:“从大家的掌声中听出你的介绍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一颗勇敢星,还要奖励你一颗鼹鼠奶糖!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是来自地下鼹鼠的奶糖,并且以《鼹鼠的故事》动画片命名的。现在大家对地下的故事印象更深了吧”;“现在我们来到了这儿,看见地下的动物他们就像亲姐妹一样亲热地手拉手。让我们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学生齐说),真好听”……这位老师并没有用怎样精致的语言来概括,但是听到她的评价,总觉得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丰富,正是她那娓娓道来的评价和引领,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其中,这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她预设的教学目标,轻松而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知识点。

  二、倾注一个“情”字——情真意切扣心扉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藏在学生的心里。”马卡连柯也说过:“教育的机智在于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机智。我们知道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和素质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很多老师便以“错了! 请坐。”“不对 ! 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那么老师就要学会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最难忘的一件事》一课时:就结合“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对学生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与灾区人民和灾区的小朋友的亲情难道能割断吗?”学生纷纷摇头,其中一个学生却说:“我认为能,四川省汶川县和我们远隔千里,亲情当然就割断了。”此时,下面听课的老师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她该怎么来扭转这个局面呢?只见她不慌不忙,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请看老师收集的信息,(课件展示全世界人民和小朋友为四川灾区捐款的图片》、《胡锦涛主席对四川省汶川县地区发生地震表示慰问》录像,你们说,这种亲情能割断吗?

  众生:不能!

  师:四川汶川县发生大地震,胡锦涛主席向灾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全世界人民和小朋友踊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支援四川汶川县的灾区人民和小朋友。你们说,你们说这种亲情能割断吗?

  众生:不能!

  师(问生1):你认为呢?

  生1:四川人民和小朋友与我们的亲情不能割断。

  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想法呢?

  生2: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我们的亲情是割不断的。

  生3:我希望我们与四川灾区的联系不受任何阻碍。

  生4:虽然与四川灾区远隔千里,我们要为灾区捐款捐物。

  师(又问生1):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

  生1:我希我们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互相通信。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想大声地和同学们一起说——四川灾区的人民和小朋友亲情永远是割不断的。

  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机智,能根据学生的反馈、突发情况做及时调整,快速反应,巧妙评价。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火花,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也正是这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化解了课堂中的尴尬,无意中成就了一个课堂闪光点。

  三、融入一个“幽”字——其乐融融趣味浓

  幽默是思想、气质、才学和灵感的结晶,他好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使语言闪烁出多彩耀眼的火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对小学生来说,参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凭好奇心和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自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兴趣的激发,为学生学习铺路搭桥,使学生学习能触类旁通。同时提供尝试、发言机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这个时候,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而课堂中的幽默评价语绝不是为了博得学生的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如:教学《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课时,我安排了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第二个环节是“自画像”环节。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在自画像上写着:我是一个小美女,我爱美术,喜欢练字。简单的几句话却有3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小美女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别人会说,这个美女有美貌没智慧。”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捧腹大笑,课堂的一个小亮点由此诞生。可见,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无穷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散发出现鲜活的生命力。

  总之, “ 课堂评价” 的语言所蕴涵的一切也不是以上几点所能包容的。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如何锤炼自己的语言, 同时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观念, 那就是语言的提高也不仅仅限于口语标准、讲得流畅、娴熟就行了, 还要注意语言的机智性、语言的科学性、语言的敏感性、语言的幽默性等等。精彩的即时评价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终极追求。课堂评价语,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需要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我们要抓住教学特点,念好课堂评价语的八字真经:易懂、准确、精练、有效,使我们的评价语更有灵气、更有魅力。

  让他们每朵花儿都能开放;让每只鸟儿都能歌唱;让每个学生都能绘画。这样,我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才能百花齐放,各显娇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解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

  3、《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 浙江大学出版社

  4、《精彩评价  绽放生命光彩》     福建教育   2009年

  5、丁朝蓬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贾书琴   《精彩评价   演绎智慧课堂》  教育理论  201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开放教学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课活动式的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