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幼儿国画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沙   一

  国画中的毛笔能大能小,运用自如,很适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特点。但画国画又需要一定的技巧,如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方面,不象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驾轻就熟,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预见,一般成人学习国画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幼儿显然是不适合的,那么,应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幼儿喜欢学、愿意学的内容,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爱画、想画的兴趣,帮助幼儿学习一些适合幼儿的绘画特点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画出孩子所特有的稚趣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在幼儿国画教学方面,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 兴趣入手  循序渐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力求从兴趣入手,化解国画特有的技巧要求与幼儿现有年龄特点、绘画特点之间的矛盾。

  对笔墨的兴趣  刚开始学习时,我们安排了涂鸦游戏,如:绕线团、画彩虹、蜘蛛网等等,有意识地选一些鲜艳的颜色,让幼儿用毛笔涂画,这样做的目的是先让幼儿觉得“好玩”、“我喜欢”,并通过涂鸦,熟悉毛笔的特性,因为鲜艳的色彩更容易出效果,鉴于幼儿对色彩的感知特点,所以暂时没有墨的加入。

  随后,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水和墨,告诉他们可以将水和墨调着一起画,然后让他们自己调墨,自由涂抹,这样,幼儿在调与画的过程中就有了水与墨的关系的发现。有的墨色深(墨多水少),有的墨色淡(水多墨少),这时我们再给予他们浓、淡的概念。由于是在操作中自己探索出来的,所以印象特别深。

  对画的兴趣  浅层的兴趣是容易转移的,我们的目的是将幼儿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推动力。所以在幼儿对用水、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后,我们及时抓住了幼儿想自己画一画的愿望,选择一些简单的蔬果,如:“红辣椒”、“樱桃”、“万年青”。让幼儿熟熟手,让他们体会到绘画成功的乐趣。然后,我们又适当提高了一些难度,这时的教学,我们主要以临摹为主,目的是让幼儿在临摹中掌握最基本的用笔(中锋、侧锋)、用水、用墨(浓、淡)以及布局的技巧。

  对创新的兴趣   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他们便有了画自己的画的欲望,这时,我们并不急于求成,一方面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是为幼儿提供一些范画,并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如“小猫的梦” ——引导幼儿尝试用浓墨画主体,淡墨画背景的新的表现手法;狮子“——让幼儿尝试”染“的技法,这样各有侧重的学习,既有巩固又有尝新,使孩子们始终在学习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

  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对于初学国画的孩子来说,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诸如运笔、浓淡的把握、布局等等都会成为他们绘画过程中的障隘。

  化难为易  在教学的准备中,我们首先对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难点,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化解,使之能与幼儿的绘画特点接轨,让孩子们学会、学好、学到家。

  如在”红辣椒“的教学中,我们在纸上预先画好盘子,用”把辣椒装进盘子里“的方法让幼儿添画辣椒,并用”小辣椒们有的是好朋友,靠在一起,有的不认识,分开一些“的比喻,让幼儿初步了解疏密。这样,就化解了初学幼儿在布局上的困难。同样是布局的学习,在”万年青“的教学中,先让三名幼儿在贴绒板上摆放万年青果子,要求有的靠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点,然后引导其他幼儿观察讨论”哪一个摆得最好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辨别布局美。

  又如在”奶牛“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牛的画法比较难,也不符合幼儿的审美观,于是我们结合卡通的画法,对牛进行了大胆的改动,用勾线画出轮廓代替了传统的用点面直接画的方法,这样画出来的牛即简单又可爱,经孩子们一画还特别有趣。

  再如在”小鸡“、”仙鹤“、”孔雀“的教学中,我发现”让笔娃娃踮着脚走“的比喻虽然能让幼儿领会执笔的要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全,控笔能力比较差,所以还不能很好的表现如”脚、嘴“等细小部分,因此,我大胆地让幼儿(特别是中班幼儿)用记号笔替代毛笔来画这些细小的部分,这样即保持了国画的原有特色,又降低了绘画的难度,使幼儿能够容易地尝试到成功,也有助于让幼儿保持常期的绘画兴趣。

  化繁为简  对于一些幼儿比较难把握的技法,我们会将油画棒、记号笔加入到绘画中,这样做既可以简化幼儿所面临的困难,又可以丰富画的表现手法。

  如在”给爱因斯坦画张像“的教学中,考虑到幼儿用毛笔话五官可能会有些困难,我们就让幼儿先用记号笔画出眼、鼻、嘴,然后再圈画出脸的轮廓,最后用干墨擦出皱纹和头发。

  又如在”小鸟的天堂“的绘画中,要求幼儿先画上小鸟,再画出密密树枝,鸟很小,用毛笔画会有困难,我们就为幼儿提供了水彩笔,让他们用水彩笔画出五彩的小鸟,

  这样做也许淡化了国画所特有的韵味,但培养国画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是培养幼儿对国画的了解和兴趣,老师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对幼儿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

  ※ 堂课教学  游戏辅助 ※

  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采取了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在集体教学中的着眼点是”面“,引导幼儿了解方法,老师的讲解可以比较详细,幼儿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相互观察、讨论、相互学习和评价。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求的是”点“,引导幼儿复习和创新,老师既可以对集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有利于优势互补,既让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技能,又让幼儿各有特色、各有创新。

  例如我们在”画画老虎“的集体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虽然对老虎的画法掌握得较好,但老虎的姿态却几乎与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新授活动中幼儿的创作还不够大胆。所以,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老虎会住在哪里?“、”老虎会干些什么?“,并在技能上给予适当的指导,于是就有了踢足球的老虎、玩跳绳的老虎、爱照相的老虎,……

  ※ 鼓励创新  表现自我 ※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心世界,在幼儿的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对于每一次在绘画中迸发出的创新火花,我们总是小心呵护,积极引导,帮助每一位幼儿画出”我的画“。

  引导与鼓励  引导观察、讨论、想象,每次学习中,老师先让幼儿观察范画,或是实物,或是图片,在观察中,引导幼儿讨论”可以怎么画“,在画之前,让幼儿说一说”它会在哪里?“,”它会干些什么?“,以此来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并使幼儿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如在”奶牛“的创作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奶牛住在哪里?“,”你和奶牛做些什么?“。又如在”插花“的创作中,老师这样启发幼儿:”你想把这束花插在什么样的瓶子里?“,”你想把这瓶花放在哪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化着幼儿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意识。正如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所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这种创新意识的确立,将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指导与帮助  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遇到技法上、布局上、创意上的困难时,我们从不越俎代庖,而是把它作为帮助孩子们提高的一个契机,我们会用提问、适当的示范、语言指导等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如在”乌龟和兔子“的绘画中,徐书卷为自己把乌龟和兔子画在半空而犯难,我给了她这样的帮助:”你画的是会飞的乌龟和兔子吧,它们是怎么飞起来的?把它画出来。“于是乌龟和兔子的头上被装上了螺旋桨。

  由于幼儿的构图能力比较差,图中往往会出现繁琐、主体不突出的毛病,画面显得比较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努力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在欣赏大师的作品时,让他们说一说画的主体是什么?什么最突出?如齐白石的”寿桃“、”虾“,李可染的”牧归图“等等,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经验,从而总结出一些构图的规律——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很重要,一般都比较大。2)在讲评幼儿的作品时,引导他们比较各自的画面,

  看看哪一幅画的内容主体突出,有前有后,安排得合理。使他们的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当然,孩子们对于构图规律的理解和表现总不能十全十美,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更多地”指挥“他们,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表现主体,这样孩子们的作品就会表现得更灵活,更有创造性。

  教育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纲要》在教育内与要求中指出:”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我们也努力把国画教学作为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手段。通过这一手段,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幼儿对国画的意识和兴趣。

  ”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强调让孩子”学会“还是”会学“,在国画教学中让孩子”学会“,只能培养依葫芦画瓢的画匠,只有尊重孩子绘画自身特有的规律性,尊重孩子自身的自主性和绘画特点,教孩子”会学“,才能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