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从本质入手,反思语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还记得自己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在第一节班会课和我们讲过的两个词: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想不到这两个词不仅对学生管用,其实对老师,甚至所有人都管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陷入了“事倍功半”的泥潭,那么,如何总结经验教训,摆脱低效教学行为的困境,开创出“事半功倍”的新天地呢?

  语文教学,复杂而繁琐,浏览一下书籍和互联网,无数的同行正以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把语文课堂的“无效”变成“有效”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各有道理,可惜要么言过由衷,要么缺乏可操作性。掩卷沉思,本人尝试由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得低效行为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生没有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

  经常听说,现在的中小学生专注力越来越差,一节课40分钟的课,能够由始至终认真听讲的寥寥无几,低年级就更加不理想了。很多时候,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他们却若无旁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却又找不出是谁在说。课堂上每次学生的发言,好像只是对老师说的,只有我和少数孩子在听,别的孩子都自忙自的,有时我也看出问题急忙提醒他们要学会倾听,可是这样,要么发言的孩子精彩的部分已经说完,要么就打断了孩子的发言使他们没了思路。孩子们不注意听就不会明白别人说了什么,就无法辨别回答的对错,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这些现象都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在礼仪、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珍惜老师和同学的劳动成果。其次是教师本身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认真备好教材,备好学生,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二、学生畏惧当众说错话,放弃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

  任何人都想被别人尊重和肯定。老师也一样,课堂上,由于自己的讲解能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哪怕是不断的质疑,相信是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的。可是,在别的场合“胆大包天”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却变得“沉默是金”,要么就是搞小动作,尽管是中上层生,大部分也是“收心养性”,不敢举手,课堂就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错过了无数说话锻炼的机会。每每跟他们个别聊天或者家访的时候,都听到这样的答案:怕讲错了惹同学讥笑!这样换来的后果就是学生胆小怕事,口头表达能力差,说话不规范,没有条理等等。因此,我们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从而提高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师注重有声的朗读,忽略了安静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要将学生动起来,于是走进课堂,琅琅读书声犹如春风乍起。曾听过一堂课,教师采用了自由读、点名读、分组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师范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生怕课堂安静下来,好象安静就代表着冷场。因此,“书声琅琅”成了该类课堂最值得炫耀的亮点。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了本位,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发出声音的读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隐去了。其实,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给足了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得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相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发散,想象才能自由飞翔。

  四、课前课后均缺乏练笔环节的安排。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语文的工具性,也在写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写”这个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课后也只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字词或优美语句的积累,较少真正落实写作的训练,只有在某些公开课时才真正安排。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研究一下教材,会发现许许多多让学生动笔的理由与题材,我们要学会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在教学中适时抛给学生,可以多角度找“写”点,让学生自由选择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还可以通过想象补白,转换角色、利用插图等等手段,让学生依靠教材,培养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感悟积累,又要注重表达运用,让“听”、“说”、“读”、“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下一篇: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