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常规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推荐理由:如果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片面地理解为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我想是不完整的,也是有失偏颇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方面要从量上予以控制,有选择、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另一方面,还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方法与习惯,提高作业效率,实    现花最少的时间完成适当的作业。这样,才能较好地确保学生的学习、休息、娱乐、锻炼等有机地开展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年级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奠基石,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向大家推荐《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常规》一文,文章观点明确,措施得当,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浅谈一年级数学作业常规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跨进小学大门,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尤其是在作业常规上,更是万事开头难。我深信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

  1、注重“第一次”,细化作业常规。

  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对他们的第一次作业,我一定是严阵以待的。我相信“第一次”的魅力:当孩子们生平第一次拿到崭新的作业本,他们是多么想打开动手做呀!但第一次作业前,要给孩子树立起严谨的作业意识:比如“画点子”,怎样画点子才能画得圆?画得大小合适?画得整齐好看?“找朋友连线”,怎样用好尺子,把线画得又好又直?数物体个数时,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几个数字连在一起时,要用“、”隔开,写序号时要在数字外面加圆圈……这些看似细小甚至琐碎的要求,却能让孩子肃然静下心来,我还要求孩子们尽量少用橡皮,不用橡皮的同学都能得到一个格外的笑脸。做好了“第一次”,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深深地种下了“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2、重视养成,手把手指导,培养认真严谨的作业态度。

  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地强调和指导,尤其是在养成之初。记得当时我常常使整节课整节课地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做好一道题或写好一个数字。当时,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我指导孩子在日字格里书写数字。孩子们写得很认真,可以和书上的描红相媲美。结果一位家长对孩子说:“这个1怎么能斜着写?应该竖着写。”这个孩子就振振有词地说:“陈老师在黑板上教我们写1要从日字格的右上角写到左下角,这样写出来的1才长得高,长得好看!”我讲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当我们较真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我们较真!如果我们能认真落实好每一个数字怎样写,那孩子们对作业的态度也一定会认真!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最大的困惑可能就是做作业来不及。有时讲一个新知识不过十来分钟的事,但指导孩子做作业却往往要花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并不是因为作业多,而是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看不懂题目,找不到答题的方式,有时,即便知道了答案,也不知道该往哪儿写。为此,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共同探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扶中要放,培养孩子审题能力。

  每次作业前,一定要给孩子读懂题意,再动笔。但是,读题,要扶、放结合,要注重培养孩子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孩子中总有个把学生学前识字量丰富一些,所以,从第一次作业开始,我就会让班级中的学生来当当“读题小能手”,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要求其他同学用手指跟着小老师指读。尽管小老师读题的时间远远比我自己读题要花费得多的多。但是,孩子们在这一领一指中,逐渐养成了主动读题,仔细审题的好习惯。久而久之,班中的读题小能手日益增多,孩子们对于一些习题中的常用字也便熟识了。我们还把一些数学中要求会写得字比如:“多”、“少”、“长”、“短”还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一些生字做成卡片,在早自习、中午等时间教孩子认读、书写,解决语文中未教而数学上要写的问题。

  2、 指导方式多样化,提高作业兴趣。

  一年级孩子没有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有时即便读懂了题意,面对陌生的题型,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凭自己的“零乱的、模糊的”感觉,还是会稀里糊涂地乱写一通。所以,该出手时,我们还是要出手的。

  (1)游戏指导:

  如:这样的题目,当时,我和孩子们做起了“数字宝宝”的游戏。我把0——10的数字卡片分给11个同学,请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然后请这些数字宝宝根据要求做动作,比如:先请大于5的蹲下,再请小于9的举手。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既蹲下又举手?明白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数字宝宝才能填。类似的游戏玩了几个回合后,再做这样的习题,孩子们就能轻松解决了,错误大大减少了,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对作业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实,数学作业中有许多习题都可以寓教于乐,比如:“夺红旗”、“小小邮递员”、“对号入座”、“乘汽车”、“青蛙过河”等等,我们不妨让数学作业变成一份给孩子的快乐礼物,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画图、操作:

  对于一些抽象逻辑性很强的题目,比如:排队问题,种树问题等,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形象的图画,直观地呈现给一年级孩子。而对于一些画图题、操作题,可能在指导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繁琐,像用身上的尺子量长度,每个孩子个体的差异不同,选择的物体也各不相同,答案也难免五花八门。所以,一些老师可能觉得这类题不做也罢,反正考试中也不会有的。但事实上,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作业固然费时费力,对孩子们的帮助确实很大的,在操作、测量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切切实实体验到我们身上的尺子也能测量物体,树立起孩子的应用意识。还有许多如锯木头、绳子打结、数立方体等操作问题中,我们应该不折不扣地让孩子亲身动手去操作,去实践,在动中促思,在玩中长知,孩子亲手做过所获得的体验是做宝贵的。

  3、多媒体辅助,提高作业指导效率。

  在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用好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往往能帮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当遇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孩子们连题目都看不懂的问题时,我们的作法把题目拍成照片放到电脑里,通过多媒体的帮助,作业指导的效率能大大提高。

  正因为有了这些优化的指导方式,保证了学生高质量的作业。那么,怎样精益求精?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下面谈谈我们的批改:

  1、 及时面批、反馈。

  小班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少。发挥好这一优势,要充分体现在作业的批改上。我们常常是边指导孩子作业,边巡视,边改题。发现孩子的错误,及时掌握及时反馈。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孩子间相互偷看,及时地掌握孩子真实的思维水平,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提升孩子数学的计算速度,我常常在面批时评选前10名。评选的标准是在正确、干净、端正的前提下,速度快的依次往后排名,但如果出现错误,则取消资格。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高涨,作业也格外认真、仔细。

  2、 多元化评价:

  一年级的作业本中也不乏一些“低级”错误,有时把上面的数字抄下来也会抄错,有时数数也要漏数。每当这时,我们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怎样让孩子睁大眼睛,减少“粗心”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作业是否清楚正确上,给以百分制,而评价作业是否端正、干净,少用橡皮上,给以五星级。而作业本上10个100+五颗星可以换一朵墙上贴的小红花。上学期我还结合学校里的作业展评,在班级里也进行了作业展评,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有了榜样的示范带头,孩子们更有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

  3、 个性化评语:

  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一句短短的表扬、或提醒,这些都能让孩子在翻开作业本的时候,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也感受到他的认真与付出是有回报的!要知道这一张笑脸之于我们,仅是举手之劳,而之于孩子,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数学作业的“习行之功”更不可忽视。我们只有细化作业常规的要求,优化作业指导的方式,扎扎实实批改好每一本作业,才能促使孩子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独立思考、认真书写的作业习惯,也便无愧于孩子入学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化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批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