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柳州市长塘中学  朱柳臻说明文一般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竺可桢写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教学预设中,我就主要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字面寻找学习线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什么现象?------为什么说它奇怪?------成因是什么?在这样的梳理中想让学生顺带明确学习说明文需把握的几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于是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

  二、解决生字词1、请一名学生读266页的生字,正音。

  2、要求学生解释三个需要注意的词语:单枪匹马   可望不可即   海市蜃楼三、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1、问题:这篇文章从内容看属于哪种体裁?

  2、文章写了沙漠里的哪几种奇怪现象?成因是什么?

  四、点明文体学习要点:学习所明文需要把握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  说明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五、展示一组沙漠图片,让学生感性认知沙漠。

  六、思考:文章介绍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

  七、说明顺序的梳理,明确本文说明事理的顺序。

  八、思考:介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前,文章写了些什么?删掉行不行?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开头写法显和玄奘的沙漠印象的作用,感悟说明文中文学趣味。

  九、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明白作者的观点:一切奇怪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十、以“鸣沙”部分分析说明方法的使用。

  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似乎顺利完成了任务,似乎没有“突发意外”,似乎学生都明白了。可又觉得有些什么缺憾。整堂课学生一直跟着我走,我的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很好。可是少了什么呢?我的声音太多了他们的声音太少了。整堂课,我顺利完成了预设教学内容,但现场成了什么?看起来似乎是涵盖了说明文的各个知识点,似乎是全面了,既注意字词教学,又注意文体特征,又注意写作结构。可课后忽然感觉一个课时,似乎密度太大了。教师总希望能把什么都教给学生,总希望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学生。很久以前我就告诉自己,教学讲究一课一得,但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意。每每备课的时候,就忘了这一点,总觉得这个重要那个也重要,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舍不得丢掉。于是,像这堂课,由于安排的教学点太多,致使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能在课堂上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没有。于是学生在我的教学预设中走入了我的圈套,我成功地引君入瓮。这堂课,失败或是成功?过了一段之后,学生回忆起这篇文章能记起什么,或者说他们收获了什么?我忽然变得心里没有底。课堂不是我们自己的,学习应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如何让他们自己习得才是真正重要的,不是给他现成的知识,可是如何有效培养他们通过自己感悟获得知识的能力呢?在这个班,我尝试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可是发现不是任何课型任何篇目都能用这样的模式。语文课该怎么上?短短40分钟的一堂语文课,如何寻求其有效性。我陷入了沉思。或许,我应该抓住某一点讲深,讲透,或许会更好。就如这篇文章,假如就说明顺序这一点而略其余可能效果还会好些。我太贪了,所以注定我反而失去。另外,语文学习或者说文章阅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预设性太强,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不断地抛出问题,一有学生回答正确我就马上推向下一个环节,这样,忽略了其他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这堂课,我讲得多了,学生互动少了。那么,如何在短短40分钟里有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呢?具体了说,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使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交流学习活动呢?面对本单元的下一篇文章,我需要做什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为改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处境,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为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提供了鲜活的范例。通过本次培训活动的学习,我以为要形成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或运用图片,或运用故事,或运用音乐,在一开课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对象,学习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的专题视频学习,我以为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紧扣文本,探寻规律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如用抓文中的过渡句,教给学生理清结构的方法。用抓文中带有标志性的中心句,去粗取精,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理清文章的内容的方法。抓住文中生动性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品味,进而让学生学到了品味语言的方法。如在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用删除比较法,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四、依据文本,学习语言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阅读教学,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说明文语言教学应如何进行?从这次培训中我感受到,说明文语言教学,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此次培训的各位专家在语言教学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都是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重点,而不是笼统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五、灵动机智,生成课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 在执教《生物入侵者》时,当学生说到“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让他读出了美国人对天牛和红蚂蚁的不喜欢时,我没有强硬的指出作者的意图,而是让学生再读一读,读出这种不喜欢,再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六、开发资源,丰富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另外,还应通过网络、图书室等渠道进一步开展学生对小说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其欣赏水平。

  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发展与提升,一定能提升我们初中小说教学的活力。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我是这样上作文教研课的    下一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