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如今的数学课程不同以往,不再是老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说不说得清看老师心情,听不听得懂看学生天赋,而是更强调互动性,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学生 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激发数学思维,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之美。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内容,老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场景中找到切入点。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强、爱问爱想、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聪明的数学老师懂得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有位老师编了一个故事来引入课题:

  夏天,一只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捉蚊子,这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蜻蜓转悠,惹得她很生气,但蝴蝶却说,她们是一家人,应该一起玩,蜻蜓不信,蝴蝶就带着她去找“家族成员”,她们找到了树叶,蝴蝶说,树叶,蝴蝶和蜻蜓是一家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蝴蝶会这样说吗?

  在孩子眼中,图形可以不只是一个个形状,而是他们能看到任何东西。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联想到自己熟悉的东西,相比直接把单调的图形给孩子看更有趣,更能引导孩子去想象和思考。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的参与感更强,参与程度也更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更高。

  二、动手实践,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纪越小,抽象思维能力越弱,传统公式教学法不能让孩子迅速理解数学知识。这时就要借助图形和物体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让孩子们通过画图、摆拼、测量、实验等实操方法,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例如,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听起来枯燥无聊,但是有的老师让学生用模型棒亲手围出一个自己认为的三角形,并投影到屏幕上,他们很快发现,一些投影中的三条线段收尾有交叉,一些则收尾不相连,这些都不是三角形,关于三角形的定义就从直观的观察中升华了: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图形就是三 角形。

  三、 民主教学,师生双边互动

  任何一堂课,如果课堂变成老师的舞台,这堂课必将是失败的。

  数学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学科,思考不只是个体的埋头苦思,更需要交流和讨论,但是还有很多数学课堂,总是老师一个人兴致勃勃地单向传递,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们听不懂的时候假装听,想问的时候不敢问,讨论的时候不知道论什么。

  老师也很希望和学生互动,但普遍现象则是,老师一提问,教室里就鸦雀无声,学生不敢讨论也不会回答,心里还担心被老师叫到。

  改变这种尴尬的课堂状况,老师需要长期耐心地努力,在提问方式、问题难易程度等问题上多一些精心设计。对勇于表达的孩子进行赞扬,想说不敢说的孩子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改变管你那,把课堂当成一个自由的、充满乐趣的空间,愿意和老师、同学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自信

  有位老师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数学成绩很差,上课一知半解但是不敢提问,老师和同学给他讲解题目的时候他会觉得丢人而果断拒绝,时间久了,就陷入恶性循环,除了成绩差,心理上也出现了扭曲,不止厌恶数学,甚至和同学老师也疏远了,认为他们瞧不起他。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占少数,他们各有各的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异常讨厌。

  对于这样的孩子,没有比鼓励更好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一个开始产生仇视心理的孩子,哪怕听到一句温柔而真诚的肯定,都会获得强大的力量,从而一点点改变自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巧妙使用教具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