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本学期本人作为七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困难现状: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对于常用的字词经常写错、读错,甚至还有不能够根据拼音读出汉字的;知识面太窄,有阅读习惯,也只是对网络小说或漫画书籍的阅读;不善于动脑筋,分析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阅读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平时的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上;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够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令人忧虑的的是孩子们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他们不重视语文学习,甚至是极度的轻视,更有甚者厌恶语文学习。试想,带着这样的态度学习,还能谈得上学习经验的积累吗?还能谈得上学习方法的总结吗?还能谈得上语文成绩的提高吗?既然不能,我们的语文的教与学便陷入一个窘境: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不喜欢学,教师讲的学生们不愿意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参与,于是乎,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语文素养似乎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天方夜谭了。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校教育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孩子自身资质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冷淡、厌倦才是问题的最为根本的所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作为教育者,作为语文教师所最应当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并培养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与“趣”,热爱阅读,渴望表达。

  描画图景易,付诸实践难。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当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本、读本及大纲列出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解读经典,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欣赏,引导学生获得个人深刻而又新鲜的启示。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育者应该首先受教育,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在语文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自己的天地。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扩展自己的视野,怎么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和教育的作用?怎么能让自己在课堂上不断的闪现智慧的光芒?又怎么能使学生因为你的原因而爱上语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对语文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教师千万不要把分数看得过于重要,不能过于功利。功利的课堂培养不出对语文的真诚的热爱。

  其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所精心选择的阅读文本应当是科学的、有示范性的、生动的。所谓科学,即学生能够通过此篇的阅读获得规律性的体验;示范性,就是这一文本可供学生模仿和学习;生动的,就是说这篇文章能够在某一方面(语言、情节、情感、思想等等)引得学生的好奇和喜爱,从而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增补教材以外的反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社会政治文化最新动向的内容,满足学生求知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解决教学内容的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做人问题,相信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切忌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要当好“推销员”,方法要灵活多样,把自己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从满足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的角度,“推销”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典范的优秀作品真是举不胜举:七年级上册《观沧海》中不妨引导学生体会曹操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激越情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是多么激昂的诗句,又怎能不激起学生激情的浪花?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又无不给我们诸多深刻的生命启示。

  有一次在阅读写作训练课上,我挑选了美国女作家,精神楷模、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不长,但结尾处留给人们一个问题: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度过?我从这个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开始赏析这篇课文。在我动情的介绍作者的身世,动情的示范朗读全文后,对光明,对眼睛并不重视的,天天生活在蜜罐中的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明白了人要好好珍惜现有的一切,否则失去了才觉得宝贵。课后的心得,有位学生写道:以前,我觉得课文听不听,认真听不认真听无关紧要,通过用心理解凯勒的心灵世界,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今后我要从丰富多彩的语言中更多地吸取精神营养……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传递真挚的情意,共奏和谐的乐曲。优秀的文化,崇高的情感,就是这样润滑、驱动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更加关注语文。

  再者,创设成功机会,给予成功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每当作文评讲课或名著阅读课时,让写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宣读自己的作品,请同学共同点评,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在台上作为作者宣读很激动很兴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作为读者、听众,在教师组织下,对照自己的文章,参加评论,切磋写作技巧;增进了解,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交流。

  以上,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的一些肤浅见解。为了配合阅读教学,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也应该做更多的努力,首先我们每学期应该定期开展语文学习周的活动,如诗朗诵,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比赛本身就是学习,经过一周的学习之后,我相信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这一周里的有限的知识,最大的收获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学校根据中学生必读名著推荐书目尽可能购置一批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可能学习不到的知识,思考不到的问题,在学习与思考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语文。

  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语文老师,要让他们在亲自采摘果实的劳动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与果实的香甜,使他们乐此不疲,进而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期望拥有并最终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园。我想,这才是一个语文教师最期望学生获得的人生财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