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会学”,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这样的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口和脑,于学困生也有了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建立自信,逐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模式,引入竞争教学机制,以激发学习兴趣。如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好的可适当加分,得到展示机会的可适当加分,同时把卫生、纪律也入小组捆绑评价,每周评比优秀小组,颁发喜报或表扬信。同时也进行个人追逐赛,每人累计得分,每周评比班级之星五名。

  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每周的班队会和周五的“学生讲堂”,组织一些小竞赛,如朗读课文、古诗词背诵、成语听写大赛、名著知识问答、口头作文比赛等,把竞赛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组织小组学习,通过互帮互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独学无友,进步自然慢。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环境。这样,在语文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组学习中,优生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对学困生也一个很好的帮助的机会,四个同学成为共同进步、荣辱与共的一个战斗集体,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掘了学习潜能,发展了学生个性。小组成员因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从而加速了语感形成和优化。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教师应提出一个启发性的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使课堂学习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讨论或交流中,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这样一个问题串起了全文的框架,也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提出一个个新的问题,自己去推敲文本,去探索发现,去相互交流、争论,加深了对书本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学得有兴趣。

  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时机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