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的对策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中不应该只是一味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真正落到实处。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正确、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状态, 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有了自己的主见, 喜欢自作主张, 愿意独立处理事情, 不少中学生心理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易波动、忌妒心强、虚荣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 个别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敏感、抑郁等心理困扰, 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教育, 则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随着青春期朦胧性意识的觉醒, 学生的好奇心增强, 对异性会产生好感, 再加上网络、媒体的发达, 如果不能积极引导的话, 很容易引起学生青春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主任工作中

  学生学习、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是班级, 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 对学生思想、心理影响最大的一般也是班主任。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的日常活动,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集体,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中。

  (一) 充分发挥教室文化氛围的作用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级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一些活动的开展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 也是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 营造一个干净、高雅、温馨、美观的教室环境, 是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室环境整洁优美、宽松舒适、温馨励志,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学习和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 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 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室的环境, 以教室文化为载体, 使教室环境产生独特的育人功效。

  1.黑板报、墙裙、楼道育人氛围的创设。黑板报、四周墙裙都是展现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 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才艺, 也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节, 情感得到抒发, 心灵得到沟通, 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主题可以是多样的, 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主题, 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自然而然内化于心。

  2.标语的激励性和警示性。标语具有精神支柱的作用, 能让学生时刻激励自己, 提醒自己,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班级物品、花草的熏陶。班级桌椅的有序摆放、卫生工具的归位、学生用品的摆放、花草的点缀都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感受,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能够健全学生的心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 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体验到温暖和关爱,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我为班级感到自豪”的心理体验。

  (二) 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

  随着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班会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形式[2]。学校有意识地安排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也有意识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让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表现自己, 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个班级的学生, 年龄相近, 生活阅历相近, 在一些事情上有着共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进行集体辅导, 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并进行探讨, 也乐于交流和接受。在共同探究问题时所形成的良好氛围, 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有意识的开导, 解开学生心里的“疙瘩”, 使学生通过思考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太正确的想法和观念, 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三) 个别辅导,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个性很强, 不乐于与人沟通, 缺少倾诉的对象。再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节奏快, 压力大, 有些学生心理出现失衡、失调或者心理闭塞等问题。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准确把握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后,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进行干预和疏导, 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行动等方面的进步, 把握时机, 真心诚意地给予表扬。其实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的肯定。

  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沟通交流时, 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班主任只有在与学生沟通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话, 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 深入地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 使学生脆弱的心理坚强起来, 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 有效沟通, 形成合力,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要与学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协调合作, 有效解决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 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有关专业部门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更加准确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作为班主任, 要时刻注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工作, 关注每一个学生,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开展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 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四种心理效应    下一篇:浅谈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和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