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现今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学校教育的措施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孙明杰

  如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在学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均在,但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他们即是--------留守儿童。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由于长辈的溺爱或忽略,多数留守儿童都有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恶劣、心理不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在全社会关注教育的当今,留守儿童成了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盲区。

  总体上留守儿童的教育用“五缺”就可以概括:就是“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具体表现为:

  1、生活上缺少照料和习惯的培养。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讲卫生、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没有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身体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2、学习和思想上缺乏必备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由于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缺少关爱导致心理异常。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父母关爱的缺乏,导致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总之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特别是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盲点,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应开展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学生行为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取决于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三、适当地进行心理教育辅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中断,致使这部分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阴影。如性格内向、孤僻、多疑、不善与人沟通等。学校要适时对这类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使之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与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这些儿童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适时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常常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伦理和道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这些孩子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在这些家长及监护人的眼中,孩子只要不凡大错,一般不会过问生活上及学习上的问题,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制,导致部分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等现象时有出现,有些儿童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学校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去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活动中严格要求孩子。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去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建立家长、学校、监护人一体化。

  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而长辈亲属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家长在外出之前应给孩子讲清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孩子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到达工地后,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同时也使孩子能感受到“千山万水割不断父母的爱”,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外出的良苦用心。同时,学校要定期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之父母和监护人,是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父母和监护人的掌控人之中。一旦孩子出现异常,教师、监护人、家长可联合行动,采取相应措施,使孩子能尽快回到正长的轨道上来。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一谈作业的批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