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美术教学中拓展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借助想象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理论、技法、技巧等。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高水平的想象能力的,因为有不少因素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正常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得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扩大想象空间,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扩大想象空间,拓展想象能力的过程中,决不能冲动、盲目性地拔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到学生中想象的个别差异与影响想象的具体因素。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象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我们可以把想象的个别差异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视觉表象的想象类型。二、听觉表象的想象类型。三、运动觉表象的想象类型。

  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这三种类型的想象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可能有某种想象类型的优势倾向。如达芬奇、狄更斯属于视觉表象优势的想象类型。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属于听觉表象优势的想象类型。而运动员、舞蹈家等一般都属于运动觉表象优势的想象类型。影响想象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象贫乏

  想象能力的水平与表象的储备有直接的关系。表象储存得越多,则为丰富的想象提供更大程度上的可能性,也更富有创造性。表象贫乏,就会限制想象的展开,影响创造力的发挥。感官迟钝或表象不清晰是造成表象贫乏的主要原因。表象贫乏,实际上是说缺乏形象思维,学生在学习中,哪怕是纯理论的知识,也都要运用形象思维。没有形象的东西的支持,就会影响他们对理论的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简笔画时,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来完成鸡的造型,都必须在头脑中出现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圆形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各种不同姿态的鸡。

  二、思维刻板

  缺乏多项思维的习惯,过分的依赖性以及表象的“组装”能力差,是思维刻板的具体表现。学校教学长期存在注重让学生对问题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求同思维习惯,是造成学生思维刻板、僵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学生在练习命题画的过程中,教师命题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表现清扫垃圾、大扫除、拾垃圾等和题目有直接联系的学生占大多数,表现相关人们在挽救被污染的地球这类画的学生为数很少。所以教师在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的同时,还须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缺乏求异思维习惯的学生必然导致缺乏联想能力,因而其想象的形象也必然缺乏新颖性。

  三、缺乏判断能力

  想象离不开判断能力。想象虽然一方面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基础,但另一方面是超脱现实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为了这种超前反映,我们必须对某种目标、问题、资料、证据、事实、观点等做出区别、取舍和鉴定,从而断定其正确或谬误,这样才能端正想象的方向。缺乏判断能力的人是无法在奔放的想象中把捕捉到的模糊表象化为具体命题和假设的,并且也不能做到使自己的想象“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因而会使自己的想象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境地。缺乏判断能力的关键是缺乏知识和经验。

  要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作手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无意想象的培养

  没有预订的目的,不自觉、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无意想象。例如,我们看到天上的白云,就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为一群绵羊,一堆棉花或积着雪的奇异山峰等。教师可随时给学生这方面的提示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逐渐地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自然物象奇妙的造型。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境。梦在睡眠中发生,睡眠是大脑中发生抑制过程,并扩散到整个脑而造成的,但是,抑制扩散后,大脑上仍有局部在兴奋,活动,从而形成梦境。研究过梦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梦境可以给人以灵感。梦境的出现,是由于白天长时间的紧张思维活动,使大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无法再出现仍何新思想了,而当入睡后,一些神经细胞经过暂时的休息又再度兴奋起来,并且自由地沟通神经细胞之间新旧通路的各种联系,使储存的各种经验融会贯通所带来的。梦中的发现,功夫在梦外。对于梦境的启发,当然不是培养学生回去做梦的能力,只是提醒学生梦境也是拓展我们想象能力的一个方面。

  二、有意想象的培养

  在意识参与下的想象就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象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为了进行有效的再造想象,需正确理解语词与各种图象标志的示意,还要有足够的表象储备。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的愿望相结合的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是创造活动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有意想象,需注意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即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例如,学生在练习日记画的过程中,以《快乐的星天》《我在写作业》《我和妈妈一起上街》等正面题目为题材的占大多数,其中极个别的学生选取了《星期天我被关在家里了》《今天真倒霉》《作业没写完被爸爸打了一顿》等。其实这极个别的学生更具有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不善于分析、培养、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那是做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如果老是停留在教材上有什么我们学什么,老师画啥我们就画啥,不言而喻,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大部分是专业性很强创造性偏弱的人才。笔者以为,学生的想象能力要得到拓展教师是关键人物,作为教师,尽量做到让学生多想、多讲、多练;让学生敢想、敢讲、敢练。把自己当作学生有何不可,而且很有必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初探    下一篇:浅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