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肖保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确定受教材内容、学生基储教师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但课堂教学思路的清晰、科学与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开展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

  识为思维加工提供素材,而且为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定理、定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物理概念及规律是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对理论的建立和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索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改变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不仅仅是物理课本和物理实验室,还可利用社会课程资源,如报刊、电视、图书馆、互联网等等,电视中的科技之光可很好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生自己的日常所见所闻,如超重失重,很多学生座过了上下电梯,学生可亲身体验电梯刚开动时和到达楼层的感受,光的衍射试验学生有很多见过,有些物体在光照下出现五颜六色,学生只是没留意。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了解从常识走向科学。

  在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开设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器材,如利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筒做千分尺、自己动手做缓冲器、指南针等等。慢慢地学生通过观察、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再按科学内部规律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这样就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身,还可将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知识与方法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激励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促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思考自然现象的本质。

  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三、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汀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 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四、运用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讲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在农村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实验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