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上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晶晶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永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们县的“四环节教学”,等等。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真可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但有一个核心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不管我们应用的是哪一种模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都少不了预习这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学,预习更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当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探究性的预习,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是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的。下面我就数学学科的预习谈谈我的看法:

  一、传统的预习

  其实课前预习并非因课改才出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就有预习这个环节,传统的课堂老师是这样布置的:下节课我们要讲某某节,大家课下预习一下,下节课老师一上课就开始讲,学生课下到底预习了没有,老师没有落实;或者是上课了,老师说:“给大家三分钟把这节课要学的东西预习一下。”三分钟一到,老师就开始讲。学生到底看完了没有,看懂了没有,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没有落实。这样的预习很显然就是一种形式。甚至制约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预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缺乏老师的指导,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预习观和科学的预习方法,误把粗读一遍课文当成是预习。

  二、课改下的有效预习

  我们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并非教师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有课堂上的“演员”改为课堂幕后的“导演”,课堂看似“乱成一片”,但却是教师指导下的“有序的乱”。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呢?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

  有人会问,数学还用阅读吗?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误区在于,他们认为数学只要多做多练就能学好,其实不然,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指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阅读很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学会略读,要让学生对教材整体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形成知识网络。教学生学会精读,对教材进行逐节、逐段、逐句的阅读,仔细思考教材里字里行间渗透的知识要点,比较难懂的可以多读几遍。有针对性地弄清定义、公理或公式的逻辑联系、内涵和外延。当然,刚开始老师要有针对性的有耐心的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怎么阅读数学教材。

  2、出示明确的预习目标

  在预习这个环节,老师要出示非常明确的预习目标,而不能笼统的说:“请大家预习几页到几页”。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需要老师详细的告诉他们怎么预习,预习什么。我觉得永威学校推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学生自学”很值得借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自学指导,例如,看第几页的思考,完成什么问题;填几页的表格;看第几页的云图,完成什么目标;看例几达到什么要求,等等。这样的预习指导,每句话都告诉了学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学生的预习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并能真正通过预习学有所获,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

  预习时间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而定,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特别是在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的初级阶段,老师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4、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

  我们的学生往往是教材看了一遍学了一遍,上面还是干干净净的,这就要求老师教他们做笔记,在预习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划一划,把你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这样,学生在“划”,“标”的过程中就是一种思考。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预习。

  5、教会学生学会质疑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预习过后,我们往往会问一句:看懂了吗?他们都会回答:看懂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看懂,但他们却提不出疑问,不会问问题,这样就会使我们的预习大打折扣,不利于老师很好地、有针对性的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所以,我认为,在预习过程中,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师”的预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这是一个反复训练,“从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