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些素质都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说道:“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靠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音乐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一、 激发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的意识。

  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正如我国留美博士黄全愈所说:“创造性是不能教的,是从小开始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只要不是照本宣科,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改动,就给予表扬。这样,从细微处着手,学生的创新意识 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发展创造性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指导者能够使学习者充分发挥创造力,必须充分理解发展创造力的“两大要素”,即想像力和思考力——这两大“齿轮”的作用。而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大量的音乐印象,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够变换这种音乐印象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培养形象思维,发展学生想像能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像能力,应从“听”入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也不是教师填鸭式或一相情愿式的讲解音乐,而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引导”就是教师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利用谈话、讲授、讨论、图画、演示、创设意境等多种手段点拨、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旋律、音程、和声、调式(调性)和曲式等,让学生利用已具备的欣赏经验去联想、想像、体会、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又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像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把握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领路人。课堂教学活动要变单向传授、被动低效接受为多维互动、主动高效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并要勇于探索、实践,针对音乐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体感运动法、节奏(旋律)问答法、曲式结构体验法、符号表达法、二度创作法、即兴演奏法、指挥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求,形成主动性音乐又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形象地激发,培养直觉,发展创造。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将通过学习、实践与探索、感知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敢于求异,敢于发问的精神。并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进行低年级儿歌教学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视唱教学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