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徐文英

  美术教学如何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和精神陶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成长的乐趣,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贯穿于每个美术教师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使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总结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要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以情优教,以美助教,让美术教学目标实现在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中。

  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兴趣是支撑起生命力量的风帆。而美术学科自身有着极强的审美性,是贯穿着美和情的一门课程,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自身的这一特点,充分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质。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习方法的使用,教辅资料的准备,教案的书写、课堂教学的实施,评价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要摒弃形式,追求内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反复推敲各个教学环节,把握课堂节奏,使美术教学入情入境,真正做到以情激情,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恰当、合理、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充分的发挥其声、形、光、色的优势,把无声的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将美要素在课堂中律动起来,这样教师运用情感因素,学科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潜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在情感共鸣和相应的体验中愉悦求知求识。

  二、尊重学生的观点,提倡美术学习活动的个性自由。

  美术教学的实施存在着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学生对同一个美术问题可能会有多种不同观点,感受,在技能的训练中也可能出现表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美术作品,鼓励、保护、学生的美术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热火朝天”、“人声鼎沸”,要正确地看待这一点,因为这是教学行为实施有效的表现,不能用清规戒律去压制学生因学习而产生的这份热情。保护学生的个性并创造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美术教学会充满生机和乐趣。

  三,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持久学习的决心。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力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可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在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美术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长久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逐渐丧失了学习美术的激情,相反,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够慧眼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不失时机地对他么的言行、语言等方面加以关注与鼓励,无疑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性力量。也就是说评价的理念、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因此美术教学评价要将学评价的情感性放在第一位,不必拘泥于作品最后效果的评价,而应该对学生的制作过程给予关注,在情感上和精神上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加以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美术学习的信心。在作业评价中要注重评价的多维性,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用细腻、成熟、完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残缺、朴实也是美的现代审美观去评价学生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在评价方式上一定要坚持评价的多样性,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中,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充分肯定学生个人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实现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开、平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以上是我在践行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中的一点体会,我知道这与做到尊重学生的美术,为了学生的美术,走向学生的美术还相去甚远,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继续探索、总结,力争在自轻松的,自然的,本色的课堂中,更好的实现初中美术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