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也开始探索如何借助计算机来优化自己的教学。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如:《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去数学宫。在此故事中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去数学宫的路上,听音乐出发了,途中三颗生病的星星挡住去路。为顺利到达数学宫,要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充满了迎接挑战的激情,他们以“医生”的角色义不容辞的“为星星治病”,每个人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给算式找错,并修改,小组交流再汇报。第二个环节是进入数学宫的智慧门,电脑播放可爱的兔妈妈、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对话。根据听到对话中的问题列式计算。第三个环节是购物,小熊的商店里有很多的体育用品,请小朋友们想,要买哪两样,一共花多少钱?跟你的好朋友说说。本环节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使学生进入故事中,积极展示他们的智慧,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认识时分的进率1时=60分这一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1时=60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不想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将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这个老故事,把两个小动物请到钟面上,课件先演示乌龟和兔子在钟面上赛跑,让学生观察它们分别跑了多远?(乌龟跑了一个大格,兔子跑了一圈)然后演示乌龟和兔子变成了时针和分针,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的比赛,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发现了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它们是同时开始跑的,同时停下来的,从而得1时=60分的结论。通过课件的生动演示,赋予了1时=60分的新内涵,使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中迎刃而解。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变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获得新知。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了地图东、南、西、北的方向后,教师让学生动物园的平面图上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要走的路线,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地图上方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比多少》时,课件演示一篮苹果和一篮桔子,苹果对桔子说:“我比你多。”桔子说:“不对,我比你多。怎样知道是苹果多还是桔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了两种方法。1、数数的方法,先数出苹果和桔子的个数,然后再比出谁多谁少。2、一一对应的方法,让苹果和桔子分别按顺序摆放好,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出了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选准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数学课堂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