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应用题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要方法。我在教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是这样去做的:

  一、让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能让学生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入手,到解答两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无论是哪种应用题,都会有已知条件和问题,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寻找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所解答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教学复合应用题时,可先准备一些连续的简单的应用题。如:

  1.学校买了3个花盆,一共69元。每个花盆多少元?

  2.每个花盆23元,学校买了5个,共要用多少钱?

  通过简单应用题(1)和(2)的分析、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题(1)的问题“每个花盆多少元?”是题(2)的已知条件“每个花盆23元”。如果把题(1)中的已知条件“学校买了3个花盆,一共69元”代替题(2)中的“每个花盆23元”,便可得出“学校买了3个花盆,一共69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花盆要用多少钱?这样,利用一个个简单应用题组成所求的复合应用题,寻找出中间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间问题与基本数量关系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合应用题一般可以从条件上或从问题上分析其数量关系。当学生对找中间问题比较熟悉了,就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写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或从条件入手,由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解题的步数也可能不一样,使学生尽量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应用题,避免学生盲目地运用加、减、乘、除法,随便去套题中的数字。

  三、加强画线段图训练是解答应用题的有效途径

  线段图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思路明朗化、简单化,而且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画线段图的能力。

  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生画线段图。一般说,学生会正确地画线段图,就能解答应用题。特别是那些比多、比少及倍数关系的题目。如:

  1.红旗9面,红旗比黄旗多5面,黄旗有几面?

  2.黄旗9面,黄旗比红旗多3面,红旗有几面?

  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就能清楚地看出题意,能正确地画简单应用题的线段图,对于学习复合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更要让学生根据题意正确地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看图复述题意,再结合线段图进行思路分析。通过看题画图,学生借助线段图就能正确地列式解答,通过看题画图,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生活的阅历、求学的精神。在小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寻应用题教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谈小学数学尖子生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