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王文明

  阅读教学是小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之一,如何让学生爱学、易学、学出效率、学出新意,是摆在每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当无数语文教师尝试了众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后,现代信息技术横空出世。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一、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前瞻性。

  在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革中,我们需要有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主义",特别是"建构主义"学说的广泛运用,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和学习提供了时间和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克服阅读教学中难点的信心。而且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真正保证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越来越提倡"开放化""发展化""个性化"教学的今天,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加适合未来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从学习小学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儿童的书面阅读就正式开始了。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由直接面对的真实世界,进入到以教材为载体的符号世界。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全新的学习平台,保证了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老师,包括环境)能够进行良好的交互。

  即使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课堂缺乏色彩而大伤脑筋。一根粉笔,绘声绘色的语言、有趣的但却无法产生动画效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黯然失色。如今教育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运用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不少篇目的课文距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样没有生活实际作为参照的课文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在家利用电脑搜索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紧接着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电影,从而初步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一次截取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进行集体观看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真正让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学是一门艺术,就看教师用怎样的手段把这门艺术展现。在本学期开学初我们组成员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就发现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主题学习时有困难,孩子们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了解甚少,怎么办?于是老师进行集体筹划,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毛泽东诗词20余首并人手一册进行积累背诵。同时上网了解有关毛泽东的生平,观看《恰同学少年》《长征》《毛泽东》等影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进行“走近毛泽东”单元的铺垫。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是如鱼得水,由难变简。教学《七律·长征》中,教师再次利用常用的播放软件截取了其中与课文内容比较匹配的那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播放。学生终于体会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英雄的工农红军了不起的人格魅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和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就这样跃然课堂,学生轻轻松松就理解了诗词中的“暖”和“寒”这个教学重点。与以往的教学相比,这样的诗词中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老师教起来自信有力。不能不说这是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深度的融合的功劳。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很多网站、论坛、博客、空间其实就是一个现实与虚拟的大课堂,学生从中不仅要接受知识,还能学习处理学习信息的方法、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技能,达到一定的科技熟练程度。让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而尝试着去学新的东西。面对如此多姿多彩的整合教育,学生的意识逐步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方法,意识开始向无限不可知的未来发展,创新教育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就如同人人得到了明亮了眼睛。为了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阅读的新路,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慧眼”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群文阅读如何选文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三年级习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