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5-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查阅了很多推荐老师阅读的书目,我选择了《教育与美好生活》。说实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的题目吸引了我,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书中的内容。翻开扉页,这本书居然是一个听起来比较熟悉的名叫罗素的英国人撰写,并于1926年出版的。

  查 阅了相关资料,我才了解到罗素是20世纪英国声誉卓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现代英美哲学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罗素这样一位研究成果卓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令人敬仰。据了解,《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在1926年出版,1年之间重版了6次。

  《教育与美好生活》全书共3大部分,分19章。第一部分陈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观点,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即“根基”: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第二部分作者叙述了品性教育;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智力教育,把德与智视为完整教育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对待,作者从一般原则、十四岁前的课程、到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直至大学教育,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读完《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我认为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不小的指导意义。

  一、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培养。

  罗素认为活力、勇敢、敏感及智慧是理想品格的基础,理想的人都应当具备。而今天的教育,过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略了其他非智力方面。多少孩子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周末还得参加特长培训,不能享受到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根据学生的天性来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重视学生智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其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德育,应做到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共同发展。

  二、不仅要做孩子学习上的老师,更要做孩子心灵上的老师。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片纯洁的净土,他们的思想中从没有道德、宗教等社会因素等概念。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尊重儿童的思想,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或评价儿童的行为及言语。保护和珍惜学生的童心。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老师更是要多学习和研究儿童心理学等各方面的教育知识,不仅做学生学习上的教师,更应当做学生心灵上的教师。

  三、做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素认为品性教育在6岁以前就能完成,6岁后,学校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这一问题了,只要在以前的基础上稍加注意就可以了,更应当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智力进步上,从而促使品性教育进一步发展。他将“德”与“智”视为完整教育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出了“智力美德”。我们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好教师,在学生面前,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划分为若干小目标,一个一个目标的逐步达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百年前,罗素在《教育与幸福生活》中再一次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我相信,只要我们励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定能当好一名让家长放心,学生爱戴,社会满意的老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师德学习体会二    下一篇:教学中关于作业的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