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历史计划总结

历史教学如何进行艺术性设问

所属栏目: 历史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7-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本人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感觉有一些收获。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 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节时,可提问:‚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什么会议?为什么说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 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 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 ‛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 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 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笔者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 。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比较学习。例如:在讲授完‚三中全会‛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八大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都遵循了怎样的思想路线,为什么八大没有成功而三中全会成功了?‛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 活性。

  4、迂回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 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教法    下一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