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8-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 语文课堂中朗读的不同用法及其作用

  (一)快速自我阅读法——识字了大意

  在语文课堂新课开始,我们常会引导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内容,这就是快速自我阅读法。快速阅读,这是由课堂时间有限的现实制约,也是出于对学生旧知和新知的一种考验,在语速的催促下,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就是直觉式的认识和记忆。由于少了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真实清楚自己又哪些词语和语句是理解的,而哪些对他是陌生的,这些陌生的字词才是每个学生的生字,课本上的生字表仅仅是教学程序的识字安排,并不是每个学生真实的需要认识和掌握的字词,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好的学生也许会识字多点,课本上的生字早就在他的认知经验中,而差的同学则会有比生字表更多的生字认识需要,在初步阅读后,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课文学习中有哪些学习认识的字词的需要,从而在教师范读时候有目的认读“生字”拼音,学习自己知识库中没有的生字。

  于此同时,在快速阅读法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自己最初最真实的认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大意认识,带着不同第一印象去接受教师统一的教学,学生会收获不同的新知,理解出不同的新课文,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中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在今后的写作等文字表达中也会显现出“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创新思维,而这是是真正语言阅读的魅力所在。

  (二)反复咏读法——体悟增语感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其本质仍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书面页面有限,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随意蔓延,它有精炼的语言的需要,而精炼后的文字则需要品位磨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明确指出了朗读数量上的要求,面对一片包含新知的文章,反复咏读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或词语很准确,或句子含义很深刻,有利于中心思想的准确表达。指导学生读好它们,能够让学生走进文章,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自由默读——深入感知课文,留有理解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相对于出声的阅读,无声的朗读既可以让学生的嗓子稍作休息,于此同时,少了声音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与课文的文字,从而多了几分自我思考的时间,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教学是相当有效的。

  (四)诵读法——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提高写作

  记忆是一种思维方式,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要想学生积累知识必须让它把对知识的记忆长久储存,可以拿来就用。大声朗读能让学位集中注意力,加深记忆,巩固记忆,与此同时,感知和想象被唤醒,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常识可知,默背只能在脑中回响,不能说出来,而且容易忘记,只有出声朗读,才能够真正背诵并达到记忆效果。正如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曾所说:“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感受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懂得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感情,达到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朗读的有效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3个学段,对朗读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朗读往往是课堂中的过客,匆匆而过,学生的朗读准确率、流利度、感情等都有待提高。正如课改专家、华东师大X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呢?

  (一)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朗读指导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位教育专家指出,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4个朗读层次:(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首先,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可以采取自读课文、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相机正音;其次,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同桌练;指名学生读;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互相说说内容;第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方法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找寻答案;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并展示。第四,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通过提示诵读、检查诵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延伸课外,强化积累,并学会运用。

  (二)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朗读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避免朗读过程的枯燥乏味,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精彩环节。

  第一,示范朗读,激发感悟。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的榜样,这点是示范朗读的一大优势。教师要示范,得现有范儿,所以研读教材是必须的功课,在准备把我课文节奏和感情的基础上,把自己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融入朗读中,让学生从语音语调中得到朗读的启发,从而达到朗读指导的目的。第二,比较朗读,强化感悟。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增、减词比较和换词比较让学生明白原句的好处和学习表达方式,增强语感。第三,边读边思,加深感悟。在朗读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去寻找答案和体会感情,这样学生朗读有目的,有兴趣。第四,创设情境,加快感悟。有些课文比较深奥,设置适当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经验,唤起学生情绪和内心想法,真正走进教材。第五,个性朗读,展示感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是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客观差异,即使相同的文本在不同的阅读个体中获得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学生具有差异性,朗读的方法自然不同,以鼓励为主,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读出自己的特色,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朗读训练是让语文活起来的必须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传承中华文明是困扰当今众多学者的大难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小学生是传承的接棒者,要他们传承传统文化,开启新文化,就必须先让其掌握已有的一般文化,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首当其冲的,相对英语的工具性,语文的教学更有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意义。实际使用价值的东西才不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语文只有被用起来才能活下去,要用起来就必须表达出来,表达的第一步就是朗读,让朗读激发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兴趣,让朗读促进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感悟,让朗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让语文中的精华随着朗朗读书声流芳百世。在英语学习盛行的新时代,要很好的保存我们的母语,我们必须用心把他读下去,读出它的历史,读出它的永恒。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