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内化为习慣”。美国教向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的幸福往往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我想起乌申斯基的句话:“好习惯足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慣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入,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我们的行动。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讲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学生的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来。习横的培养是一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教师要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习惯中解放出来。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张贴励志性标语、名人警句、先进事迹等,吸引学生观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

  2,在课中渗透,引导前进。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学活动又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主力军,它所使用的时间最充足,频率做稳定。在教学中渗透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素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数学、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等涉及养成教育最直接的学科,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给学生安排合理的读书时间,并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为孩子们课外阅读提供方便。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久而久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不觉就会形成。

  4,家校结合,同心协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小培养,从点滴入手。教师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分数,忽略学生的德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分数的压力,更多的去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自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实践课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