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是什么?就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要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以及赏识学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情感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而这种效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要注意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被满足的愉悦,那么我们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呢?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和责备,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因此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只有不怕失败,敢于放手,即使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他也会在第一千零一次的鼓励中顽强的站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赏识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教师进行赏识教育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刚参加工作时接手的六(1)班中有这样一个叫康佳丽的学生,班主任在我第一天上课时就告诉我,她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导致性格内向,孤僻,很少和同学说话。第一节数学课上,学生都兴奋不已,每一个人都在表现着自己,而她却一直静静坐在那边,轮到她介绍自己时,她却一声不吭,我努力地去引导,并鼓励她:“老师相信你行的!”可是她却只是低下了头。我只能无奈地跳过了她,继续我的教学活动。以后的课上,她也总是那么安静地坐着,每次轮到她,不管我如何引导鼓励,她总不愿意开口。我一直努力的寻找着方法,让她也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来。这一天,我带着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走进了教室,教室里一下子兴奋开了,我这时看到了她脸上的喜悦,于是我改变了本已决定的开头,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复习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这么做是为了给她一点时间,让她做好准备。我走到她的面前,重点帮她复习正方体,她复习的很认真。接下来我拿着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学生个个把手举得很高,我也看到她脸上不一样的表情,我特地走到她面前,给他拿了一块正方体模型,让她观察,然后问到:“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大家都注视着她,她顿了一下回答到:“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非常好!”我激动地说道,同学们也为她高兴地鼓起了掌。她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以后的课上,她总能给我和同学们带来惊喜。 可见,赏识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面对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抓住学生的长处,不失时机地予以及时的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对于学生,他们渴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的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都能使学生感到温暖,能促使他们喜欢数学、树立信心。 二、赏识要尊重个性差异,分层施教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一个班级中,由于性别、学习基础、自身性格、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的差别等诸多因素,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必然是不平衡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因人施教,将每个学生存在的潜能给予充分开发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尝试成果,使他们各自获得“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愉悦和充分发展。 1、教学目标适度灵活。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将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去看,这样往往会导致我们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出现,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在设计计算的教学目标时,我根据三类不同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成绩好、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运算定律,自编练习,并能加以说明;对于成绩中等、学习不主动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阐述理由;而对于成绩差、不喜欢数学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主要运算定律,能加以运用即可。这样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能促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练习设计难易有别。 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他们不会因为回答不出而失去对数学的信心。在新授课时,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主,让其他学生多听、多模仿,有助于他们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学会运用。在复习课时,以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为主。通过新授课的听和模仿,他们能够模仿着运用,这样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开口、愿意开口。 3、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反馈评价。 评价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差异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等进行分别评价,即对学生的要求不按一个标准,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有松有紧,对错误较多的学生,待他们弄懂订正后再予评价,使这些学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内部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三、赏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持之以恒 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及时给予必要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我们班上有一位刚转来的学生,他语文英语成绩都很优秀,但是数学却落下很多,一直提不起兴趣,成绩很不理想,他表现的非常消极,但他每一次的抄写作业让我发现他的字很漂亮,于是我在他的抄写本上写了:你的字写的很好,相信你一定会把数学学好的。我发觉他慢慢在改变。没多久,第一单元测试成绩出来了,他只考了45分,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他试卷上写了这么几个字:这是你第一次的数学成绩,虽然只有45分,但是你已从0跨到了45,期待你下一次的成绩,相信会有更大进步。以后的课上,发现他变得更活跃了。在第二次单元的测试中,他考到了58分,我又在考卷上面写到:恭喜你,又进步了,下一次你肯定会跨过60大关了。果不其然,第三单元试卷考了61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这段时间任杰进步真快,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61,我想这是他努力所得来的,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课后我又找他谈话,帮他制定了下一步学习的计划。此后,他一直积极表现,他的数学成绩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赞许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让我们夸奖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激励中快乐的成长。 一个数学教师只要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各个层次和侧面,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独到之处,你再用赏识的语言予以赞许,并且持之以恒,时刻不忘给予学生希望,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双方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老师的讽刺挖苦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肯定长处,还学生自尊和自信,就会使差距缩小、消失,使学生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从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经常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如当学生作业不完成时,态度要宽容,批评时不要大声指责:“你怎么搞的,作业又没有完成,真没记性。”等,这样会挫伤学生自尊心,我们可以婉转地进行批评:“你是好孩子,怎么可以不做作业呢?”当学生怕犯错而不敢开口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我相信你行的。”当学生记不住数学公式时,我们不能这样批评:“算了,我看你是不行了。”我们可以鼓励他:“你计算能力已经提高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记住这些公式,试一试吧!”当学生考试考差时,我们可以委婉含蓄地启发学生。如“你是个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这次考试这么糟糕?咱们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也让他们更加懂得自尊和自信。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通过老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解题能力    下一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