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阶段,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进而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索,汲取经验与思维摸索。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因为大多数处于思维启蒙阶段,思想与感知方式较为稚嫩,因而教师们往往忽视了促使学生们采取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采用硬性灌输为主的知识传导方式。新课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能动性为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思考突破目前单向性的灌输性教育模式,摸索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塑造全新的教学体系,提供给学生们开发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空间。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老师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学生思维培养

  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 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阶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创建的阶段, 应该重视通过合理的内容导入, 把学生带进一个有关数学知识的课堂情境学习中。教师课前设置课程方案, 通过设定不同环节以及考虑环节间的相互配合作用, 进而给学生提供思考、发现、分析、表达、创新、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境教学的背景支撑下,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维引导和节奏追寻, 从而对数学知识以及结构内容, 产生巨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进而思考出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培养了思维能力, 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 实现情感与想法的传递, 增进了情感。

  数学代表着无数枯燥的数字与符号,学生天性对数学感兴趣的极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的知识传导方式上多下功夫,丰富教学形式,是课堂氛围生动起来,来拉动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以丰富的色彩或生动的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还可以将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受到数学的现实用途从而主动思考。例如老师在讲述一元一次方程式之前,引入了一个生活问题,老师昨天去买菜的时候,正好遇到集市上有人在卖橘子,上前一问进口橘子的单价是本地橘子的两倍,老师买了三斤进口橘子与10斤本地橘子一共花了64元,学生们可以算出老师的买的橘子的单价各是多少钱吗?学生们一听说是老师做过的事情,纷纷来了兴趣,主动开始了演算,经过列举法,比较法等计算方法学生花费了较大的时间与精力将老师的问题解答出来了,老师肯定了率先算出答案的部分同学,同时说道,这个问题有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并适时引入方程式的讲解,学生由于这个理论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听得比较仔细,一节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方程式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优化教材案例结构

  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阶段, 通过设置合理的相关问题能够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想和脚步, 将一个个“悬念”“未知”的课程相关的问题突破。在这个培养阶段, 以课程教材内容为基础, 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实践带入, 能够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指导, 使得学生能够将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 并增强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侧面体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与掌控。教师利用课本基础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展, 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教学方法展示,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关联学科等进行连接, 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进行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阶段, 要保证整个课堂都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 形成一种和谐进步的学习风气, 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民主的积极作用, 从而克服性格问题, 将自己的个性、观点、态度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堂氛围的建立, 带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发言,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语言表述作用,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神、行为等获得尊重, 在一种相对来讲比较放松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意识到自己被肯定、鼓励, 自尊心受到维护, 这样其就能够在课堂当中充满活力与热情, 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4、科学进行资源整合, 引导学生创新

  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在同一班级当中更容易反映学生之间的能力、认知等明显的差异。每位学生都具备不同的思维水平, 那么对数学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各有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再创造, 注意将有意识地规定学生进行知识学习, 与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两者相结合。部分学生具备特殊的想法和观念, 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差异化对待, 将每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都看在眼里。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该重视将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进行整合,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协助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阶段不仅仅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促进与提升空间, 也要将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表述给学生。同时,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现, 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激励学生对同一个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处理, 继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保证积极主动的基本条件之下, 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深度理解, 产生不一样的观念和思路, 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5、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解放学生思想,培养其学习信心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个性萌芽于思维启蒙阶段,其心智固然不成熟,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模式。在数学老师的课堂讲学过程中,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或者对一个讲解方式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向与结论。例如老师在讲到平行四边形一课时,首先对平行四边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平行四边形是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的一种,这时一部分学生首先反映过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对边也相互平行,时候属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种。一部分学生则想到若是只有一对边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又属于什么呢,其面积计算有没有规律呢等等问题。老师这是并不深入讲解,而是让学生将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看法在课堂上以举手发言的形式大胆的说出来,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对自己的意见有了成就感,在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思考的老师的讲话与问题。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成果被尊重与肯定消除了其对数学这门抽象性学科的不适应感与恐惧心理,带来了对该科目全面深入掌握的自信,是激发其大胆思考,深入探究知识的前提。此外,老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主张与看法的同时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考模式特征与知识擅长的方向,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其自身优势应用在学习上。

  6、及时有效进行评价, 整理分析反馈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阶段,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仅要将学生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进行评价, 也要将个人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在基本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先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或意见探究。学生与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将对方的不足进行指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工作, 应该着力于学生的思维改进与创新能力方面, 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思路等的鼓励工作。

  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理念, 将不同学习水平和基础能力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或者直接建立“个人档案”。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阶段性进步, 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特别的学生进行保护, 对基础能力差的通过督促和鼓励, 进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在保证基本的学习热情之下, 要将数学学习或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不明确之处, 及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评价工作的积极作用, 并将学生个人的进步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提升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有效性和实践性的目的。

  7、结语

  数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 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 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重视自己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方法、性格等条件的养成。教师要通过综合和分析, 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老师在努力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与对数学情感态度的积极培养。才能科学的使学生形成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达成真正的有效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    下一篇:绘本,让数学更精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