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九年级作文 > 读后感作文

《牛虻》读后感

所属栏目: 读后感作文  更新时间:10-21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不论我活着,

  或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飞虻。”

  这是关于一个男人向死而生的故事,是关于爱与绝望,信仰和生命的故事。

  当年轻的亚瑟捏着手里沉甸甸的铁锤将耶稣的神像砸得粉碎的时候,当他痛苦地选择离去而报复的时候,他还未是牛虻。突如其来的谎言、欺骗、背叛、罪责使他遭受了莫大无比的打击。但这时,他还不是牛虻。即使他终于看清了耶稣的真实面孔,放弃自己坚持了十几年的信仰人生。

  机敏狡诈而又仁慈善良的牛虻,如蒲苇般坚韧地活着,不畏惧死亡,不害怕磨难。

  在南美甘蔗地的那几年,年轻的男孩如奴隶般地悲惨地活着,承受着生活所带给身体和心灵最残酷的折磨。像小丑一样,像畜牲一样,苟延残喘。那样的地狱中,成就了牛虻,一生矛盾而又坚定的人。

  当他回到故土,重新返回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组织,面对自己又爱又恨的主教,为革命而奋斗献身的时候,牛虻展现着自己生命中最富有活力的那一面。他仿佛一直坚定着这个目标——打倒教会,报复蒙泰里尼。但与此同时他心里也是痛苦的,自己心中的爱驱使他接近主教,而仇恨有又教唆他用名为“亚瑟”的刀子狠狠刺进主教的胸膛。或许牛虻已经不在乎了,自己曾经蒙受的冤屈,琼玛叫人心碎的那一巴掌。他归来也并不是为了欣赏那些个因痛苦自责而忏悔的脸庞。所有的理由,所有的动力,不过是一位名为蒙泰里尼的主教,他的忏悔神父,他的人生导师,他的亲生父亲。

  从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仿佛就已经定好了要与宗教抗争到底。当牛虻在牢狱中逼迫主教为自己放弃耶稣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入了最后一个岔路口,生与死,这一切不过取决于蒙泰里尼是否愿意放弃信仰。在经历了这么多痛苦与磨难以后,牛虻还是为了救赎主教而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蒙泰里尼始终不明白,牛虻以死相挟,不是为了报复,不是为了向那苦难生活而讨一个说法,只是为了爱与救赎。

  牛虻的一生是多么的矛盾啊,他挣扎地活着,永不放弃地活着。在鲜血与子弹下,用讥讽的话语,嫌恶的外表,掩盖自己那柔软而又炽热的心。他用他那广阔的胸怀默默地爱着许多人。

  当蒙泰里尼在典礼上幡然醒悟,颤抖着歇斯底里地为亚瑟的死而懊悔、愤怒时,这部小说迎来了结束前的最后一次高潮。此时牛虻已经死去,作者用主教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激愤的言语揭示着最后一次矛盾的化解——主教终于明白,他为了并不存在的耶稣,痛失了救自己儿子两次的机会。他终于看清了基督徒嗜血的本质,看清了他们假意的赞美和不洁的祈祷,他在鲜血般的红布下失声痛哭,为自己死去的儿子。

  有人说,《牛虻》是披着宗教外衣却关于爱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具有生命活力、如牛虻般顽强不屈的牛虻,和坚定地信仰着耶稣的善良仁慈的主教。在叙述中,两个人仿佛站在了无尽深渊的两头,牛虻狡诈、不善,最喜讥讽别人,主教仁慈善良,总是用一颗富有爱的心善待别人。可是牛虻为了主教可以跳下这黑暗的深渊,主教却可以为了他的神选择把自己和儿子逼进绝路。

  在牛虻的一生中,可以说是坎坷曲折,经历了生生死死、唾弃赞美、绝望与希望。但他仍然坚韧地活着,如飞虻一般,如他所说的那条鲭鱼般“活着,跳着,活泼泼的”。苦难在他身上留下了疮伤,却因此磨炼出了一双坚定而又闪着光芒的眼睛。为了主教而倒在枪口之下,他从未后悔过这个选择。因为他的敌人是上帝,他并不留恋这个充满教士和偶像的死气沉沉的世界,他厌恶这些腐朽肮脏的东西。作者借牛虻的形象,抒发了对教会统治的强烈不满,也借牛虻描绘了坚定、不怕牺牲的革命党人的形象。

  读完这部书,因感叹牛虻一生而久久不能平静。正如牛虻自己所说“无论我活着,或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为了理想,为了追求,也为了那苦难的生活。

  愿我们都能如牛虻般,坚韧地活着。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上一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    下一篇:读《汪曾祺作品精华本》有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