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语文《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的自传节选,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的散文。内容相对简单,只是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遥远,人物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观念有差距。所以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的情况下,我主要引导学生梳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惑,第二课时就围绕学生的疑惑来解疑,实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疑惑,我由母亲的三次“哭泣”为切入点,用品味文字的形式帮助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落实“五环二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锻炼,收效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将学生的问题又抛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读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学写评价,这样不仅回笼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落实了“双基”。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最后,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做文章,层层推进课堂。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进一步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下一篇:《猫》 教后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