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一个字“变”:教材内容变,教学要求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地位变,课程理念变,凭借标准变等等。九年级化学的教材改革也有巨大的变化,教材内容做了重大调整,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化学科目对于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这个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适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要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理念,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笔者细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可谓百感交集,有喜有忧,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比新旧教材,学好新教材

新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性的,这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教材的另一个变化是知识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驽新课程的瓶颈。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改革总是继承中改革,新教材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研究国内外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上看,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面貌一新,实质上,它在某些问题处理中继承了人教版教材的传统,这一点从以下两例可看出:其一,实验是研究化学重要学习方法;其二,化学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新旧教材也是大致相同的。

新教材在继承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例如:①编入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②教材充满了现代气息;③注意贴近学生生活;④改革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探索性、趣味性、生活化、绿色化。而且构建了新体系,采用单元--课题式,采用这种融合方式来构建新教材的体系,是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要用好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搞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的确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位。

二、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合作,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作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聚集小专题,扩展化学课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涵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了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可将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聚集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等。如:实验改进、分单元的专题、小组的教学、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活动的构建、训练体系、学习评价、……充分开展小专题的研究和突破,可以促进教师了解“课改”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教师改革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利于教研教改行为形成合力、汇聚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以前很多学生都会对我说:“以前刚上化学课时,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感觉真是新奇,轮到我们自己做了,一开始还觉得有意思,但做了几个实验后,发现化学实验也挺没劲的。因为我们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做过了,不用做也知道结果……”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如化学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振荡后加热;实验室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等等。

新教材新教法可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满足课堂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更能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张扬个性的实践调查、小实验、化学小制作、化学小论文等,都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点亮了创新的火花,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互相配合,加强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推动现代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新课程的改革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合作。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课堂上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生活是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大多缺乏合作的愿望与冲动。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是相互合作精神。表现在:一是强化集体备课:二是把自身的行为有机的融入集体活动中,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广泛合作和交流,资源共享。

总之,课程改革的最终落实者是教师,教师的素养需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提高,教师应从课改的高度来要求自己。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然而它潜在的能量一旦被我们开发出来,教育的能量一定会将我们的民族再次推向世界历史舞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