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论家园合作为幼儿的心理健康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的精神环境和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文章从幼儿园家长工作出发,阐述了幼儿园促进家长积极配合,共同为幼儿心理健康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适宜的精神环境    家园合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幼儿生理健康同样重要,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幼儿能否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众多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研究表明,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人的发展的存在巨大影响。对于幼儿教育现状来说,为幼儿提供的物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可是精神环境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而适宜的精神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变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和氛围。这种气氛和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是否被开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人的创造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地形成。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时间最多、最长,与周围人(如父母、教师、同伴等)的接触也最多、最密切,因此这是对幼儿最有直接影响的、影响最大的两个小系统环境,而家庭精神环境和幼儿园精神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精神环境。

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是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良好,家庭所有成员相处和谐,对孩子的态度与要求一致,父母的教养方式正确,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家庭生活。适宜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园精神环境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且互相渗透的。因此,展开家园合作,使幼儿园中适宜精神环境的和家庭中适宜精神环境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成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发家长对什么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精神环境;如何为幼儿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的思考,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适宜的精神环境的创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统一的精神环境。

一、提升家长对关于适宜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认识

与幼儿家长的长期接触中,往往不难发现家长对关于适宜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认识存在不足,而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认识上的不足成为家长积极营造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和参与营造幼儿园适宜的精神环境的障碍。所以提升家长对关于适宜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认识是展开有效的家园合作的前提。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设立家长学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家长正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学习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第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家长听的家长会模式,采取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讨论,请成功营造适宜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精神环境的家长介绍经验等方式,形成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第三、开办家长宣传栏,针对家长在营造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过程中的困惑提供相关教育文章、家长自己的教育心得、有效的家庭亲子游戏等帮助家长走出困惑,寻求解决方法。

二、激发家长参与营造幼儿园适宜的精神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精神环境无形的特点,家长往往难以了解和感受幼儿园所营造的精神环境,更谈不上对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价、提出有效的建议。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将家长引入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精神环境。第一、举办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观看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感受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所表现出来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以及这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发家长对幼儿园的精神环境的重视和思考。第二、开展集体的亲子活动,如“家庭趣味运动会”、“家庭游园会”等。教师有目的地计划和组织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创设和家庭的精神环境创设的互相渗透作用。激发家长产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营造幼儿园适宜的精神环境的愿望。第三、鼓励家长充当幼儿园校外教师,轮流尝试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换位思考,理解幼儿园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的意义,从而集思广益,获取家长对营造幼儿园适宜的精神环境的建议。

   

三、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统一的精神环境

家园合作,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统一的精神环境的重点在于幼儿园营造适宜的精神环境和家庭营造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互通信息非常必要。第一、有针对性的家访是个别指导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从家长的语言中了解家庭营造的精神环境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客观地评价家庭的精神环境,分析不良因素,做出相应地指导。第二、建立家园联系册是面向全体家长的指导方式。家园联系册有助于教师和家长随时记录幼儿行为表现,并及时获取双方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家庭的精神环境和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否适宜,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三、发放调查问卷表是对家长的综合指导方式。幼儿园将营造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的各个方面归纳成量化指标以调查问卷表的方式给予家长,帮助家长对照检测自己的做法是否适当,能有效地指导家长营造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

综上所述,家庭、幼儿园共同关注适宜的家庭精神环境和适宜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地营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合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融洽、和谐、统一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郑晓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

颜洁. 庞丽娟. 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 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袁爱玲. 论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与幼儿积极心态的形成. 山东教育,2003年第9期

孔起英. 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DIY”在幼儿创造性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改善亲子教育现状的探究及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