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教学论文 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宜宾县柏溪小学校  袁刚

提要: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使“习作”与“精读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趣”激学,有“法”可依,展示自我风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关键词:习作起步  兴趣   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从而达到“课标”要求,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从“精读课文”中汲取营养,夯实根基

在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识字、记词、悟意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从中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如何遣词调句;对有典型意义的课文的“开头”、“结尾”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有意识地仿说(写)任意习作题目的“开头”、“结尾”;对典型的“总起句”,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1  秋天的雨》中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以及典型的“过渡句”,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  赵州桥》中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及其妙处,并有意识地让其触类旁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仿说(写),进行专门的段的训练。以此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让学生从“精读课文”中汲取习作的营养,为自己的习作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从“口语交际”中过渡,做到说写结合

三年级的习作,我的理解即为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为此,我非常重视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紧密结合,每次习作前,都先让孩子们充分地说,并相互完善,让他们说高兴、说激动,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再叫他们即兴习作。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去过的地方写下来。我针对我班学生大多数都去过长宁竹海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抓住竹海的重要景点的“特点”、“形象”,进行详细地介绍,并相互补充,从而完善。当他们处于群情激奋时,再让他们写下来,效果自然不错。这样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加强了口头、书面语言的训练,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做到了说与写的有机结合。

三、从“综合性学习”中加深生活体验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习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真实感受,内容空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写成作文。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我先针对孩子们的个人喜好,课余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踢球、有的喜欢练武、有的喜欢看课外书等等,让他们个人先做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并交代清楚在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再让他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摘要的记录下来。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习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习作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动力。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四、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美词佳句,加深文化积淀

他人的作品,也就是他人的作文。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学生大量地感知、领悟文中的优美词句、动人篇章、巧妙构思,久而久之,水满而溢,悄然化“他”为“我”,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育人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知晓:读书是积累,写作是释放。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的具体做法是:大力调动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并从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通过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等活动使他们踊跃读书;每人一本“作文宝典”(优美词句摘抄本),摘录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班上定期展评,并于每节语文课的3分钟预备铃时按学生座位顺序轮流交流(积累展示),表现优异者给予大力表扬,以此来保证他们读课外书的持久性。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体验文学的魅力,让他们领悟文章意蕴,并逐渐规范语言。一句话,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积累作文底蕴,从而达到“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的目的。

五、授之以渔,有“法”可依

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使其习作时有“法”可依。我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拟订了“习作总则”、“习作步骤”、“习作四好”,并在习作中逐步实施。从而使学生习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着眼兴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习作总则:

凝神静气  意在笔先

神聚形散  变化万千

告诉学生,练习作文时要集中精力、心平气和、保持安静、全神贯注、排除一切外在干扰,一定要先在心里面想好以后再写在习作本上,要紧紧围绕心里想的来写,要写出变化,能让人觉得新奇、有趣,使人喜欢读你的习作。使之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让别人喜欢的文章来。从而避免了学生习作时唧唧咂咂、乱成一团、“写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混乱局面。

   

●习作步骤:

1、刺激思维

习作训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主要是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例: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如果你听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哈哈大笑声,你会想到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说一定是他的妈妈上了夜班回家看到书桌上她孩子的习作得了“习作大王”,高兴得哈哈大笑;有的说可能是一个妈妈梦见她的女儿十年后考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梦中发笑;也有人说一定是他的妈妈在和别人打通宵麻将,“胡”了一个“满灌”,然后哈哈大笑……

2、了然于心

认真读习作要求,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心里面想清楚。

3、了然于口

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说出来,尽量说得清楚、流利、生动、形象,使别人想听。这时允许学生相互补充,以至完善。

4、了然于手

把自己想写的内容用手中的笔独立地写出来。此时,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能写的字要么用拼音代替、要么就直接空在那里,等到写完后再去查字典或问别人。

5、以读促改

写好后自己马上默读,边读边在习作本上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6、评议再改

“以读促改”后自己大声地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师生评议,指出这篇习作写得好的地方以及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及如何修改,然后自己再根据老师、同学们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四好”

1.敢写,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2.叙述清楚,交代明白,语句通顺。

3.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4.词、句生动、优美、形象。

告诉学生,只要他们的习作能够符合以上四条就可得“习作大王”,符合以上三条就可得“习作元帅”,符合以上两条就可得“习作将军”。借此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六、起步三法宝—“趣”、“真”、“活”

起步三法宝—以“趣”激“学”;以“真”定“魂”;以“活”筑“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如果他们在习作中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也就没有兴趣可言。所以我们要把“赞赏”送给每一个学生。在批改习作时,要以学生不同的作文能力为水准,在委婉地指出其缺失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去发现他们习作的进步与精彩之处,多些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成功的体验化为他们习作的动力,克服对习作的厌恶、害怕心理,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与决心,使他们觉得习作是展示自己风采与才华的机会,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让孩子在学习小组或全班或家里大声地读自己的优美篇章、优美段落,培养其自信心;把学生的优美篇章或抄写或打印,画上精美的图案,然后张贴在教室的“未来作家”里,培养其成就感……这样,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使他们能扬帆奋进、不断超越!

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的灵魂。为杜绝学生抄袭别人习作及胡编乱造的陋习,我叫学生习作时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真景,抒发自己的真情,一定要写自己内心所真正想到的。

“活”既指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要活,也指老师的每次习作辅导、习作讲评要活,还指要求孩子们的每次习作在具体的写法上要活。告诉学生,文章贵在真,但是还要求新、求奇、求变,最终是求活!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能让别人喜欢!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向乐写、善写方向前进,我们三年级的习作起步训练非常重要,老师要高度重视,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开好头、起好步、奠好基!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几点做法
推荐资讯